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2篇 |
免费 | 574篇 |
国内免费 | 23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82篇 |
航天技术 | 413篇 |
综合类 | 178篇 |
航天 | 4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91.
余度管理中故障监控门限值的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余度管理中故障监控门限值的选取。门限值的选取对监控系统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的方法求门限值的最优值。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实际选取门限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92.
基于深度学习的变化检测方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在处理大尺寸遥感图像上,为适应GPU(图形处理器)内存限制而采用的降采样和裁剪策略,往往会导致语义信息不完整和图像细节丢失。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金字塔的协作式监督网络,使网络能够从裁剪和降采样的图像块中学习局部和整体特征。此外,还引入了一种特征共享机制来融合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在LEVIR-CD(遥感变化检测数据集)和S2Looking(建筑物变化检测数据集)上对该网络进行了评估,并将其与一些代表性的变化检测网络进行了比较。对比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网络在多尺度变化检测方面表现更好,在LEVIR-CD数据集上精确率提高了2.69%,在S2Looking数据集上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提高了6.83%、2.68%。 相似文献
693.
694.
经过近几十年不断的研究和发展,红外目标检测识别在侦察、导弹制导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广泛的应用,亦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检测识别性能,提出一种基于YOLOV3改进的目标检测识别算法。首先,通过分析红外目标的检测特性,改进了原始算法的特征提取网络,融合KL-LOSS,在原网络预测目标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位置的准确度标准差,并结合Soft-NMS算法用于改善网络的检测准确度;其次,针对红外目标相对三通道彩色图像的特征量少的问题,在检测层前融合了SKNET模块,使网络更加关注目标的有用特征;最后,给出改进网络训练的新的损失函数及前向传播算法流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KS-YOLO网络在目标域(实拍空中红外目标数据集)上的平均AP性能值要优于原来的YOLOV3网络2.4个百分点,预测时间比YOLOV3实用性更好、更快。 相似文献
695.
696.
697.
介绍了网络协议的工作过程和入侵检测领域巾的最新技术——协议分析的工作原理。提出并详细阐明了一种面向检测的网络攻占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698.
针对CREO三维线缆具有柔性可随意变形特性而引起难以进行干涉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离散点距离的三维线缆干涉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线缆中心线动态离散点对三维线缆进行表达,分析结构件的空间位置关系,利用线缆与线缆、线缆与结构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干涉检测,实现了对三维线缆进行快速干涉检测的目的。最后在Visual Studio 2010与CREO 平台上采用C++语言和TOOLKIT工具对所提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快速性与准确性,可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99.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23,71(3):1670-1681
The world’s economy has become heavily dependent on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satellites. With the exponential increase in satellite launches, the population of defunct or inactive hardware in space has grown substantially.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sensitive orbits such as the Low Earth Orbit (LEO) and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GEO) regimes. These objects, collectively known as orbital debris, can reach speeds of up to 28 000km h?1 in LEO. At these orbital speeds, even the smallest of objects can pose a considerable threat to operational satellites or astronauts. This makes the monitoring, and detection, of these objects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This work describes the latest detection strategy used in one of Europe’s largest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SSA) installation; the BIstatic RAdar for LEo Survey (BIRALES) space debris radar. We present a novel bottom-up approach that makes use of single-linkage clustering to identify faint radar streaks in spectrogram data. Tests on synthetic data have shown that the detection strategy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obtain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when it is compared against existing methods. Unlike other approaches, this detection strategy, using the Multi-beam streak detection strategy (MSDS) algorithm, was still able to recall 90% of the track information at an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2dB. 相似文献
700.
通过对常用的大气压累积法氦质谱检漏过程的理论分析,指出了该方法可能的系统误差。分析认为:对于表面材料粘附几率较小的被检件,可以采用常用的大气压累积检漏方法进行总漏率的测量,而对于表面材料粘附几率较大的被检件( 如表面存在大量的有机材料等) ,如采用常用的大气压累积检漏方法进行总漏率的测量必将带来较大的系统误差。最后,提出了消除该系统误差的等分压常压累积检漏技术,并与常用的常压累积法检漏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