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93篇
航空   738篇
航天技术   125篇
综合类   145篇
航天   1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Stewart平台的6-SS并联天平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良态的雅可比矩阵决定并联机构的性能,并决定了其结构参数是否合理。本文利用矩阵的F-范数研究一种新颖的并联天平力雅可比矩阵,以力雅可比矩阵的条件数为目标函数进行并联天平结构优化设计,推导出优化目标函数以5个基本结构参数表达的解析式。利用数值解法求出目标函数关于过渡变量的最小值,并用矩阵2-范数加以验证,找到8种保证并联天平精度的优化结构。该法同时也为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评价及其结构优化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四种切削性能优良的刀具材料:细晶粒硬质合金、陶瓷、立方氮化硼和聚晶金刚石,对两种典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即氧化铝纤维增强与碳化硅颗粒和氧化铝纤维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时,聚晶金刚石刀具的磨损阻力最大。而加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时,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的磨损率低、工件表面完整性好且加工成本最低。本文对刀具的磨损机理也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从刀具磨损和表面完整性观点出发,给出了加工不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最佳刀具材料。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昆虫飞行运动学测试系统测试了约束状态下蜻蜓、独角仙和鸣鸣蝉等3种昆虫飞行时的各项参数,分析了1个周期的扑翼过程、扑翼轨迹和翅膀变形等。蜻蜓的扑翼频率为22±3 Hz,独角仙的扑翼频率为30±5 Hz,鸣鸣蝉的扑翼频率为39±6 Hz;蜻蜓的翼尖轨迹为"8"字形,独角仙为类"8"字形,鸣鸣蝉为椭圆形;发现在下扑和仰旋阶段,翅膀形状近似为伞状,这种伞状效应能有效提高升力。研究昆虫飞行不同拍翅模式下的升力特性对微型飞行器的机动飞行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现行冷却塔结构抗风设计均忽略了降雨带来的影响,但在强风暴雨极端气候条件下,暴雨亦会直接影响塔筒内、外表面气动力并改变脉动风的湍流效应,而传统研究大多仅关注风驱动雨对于结构表面的冲击效应。为解决该问题,以国内已建世界最高220 m大型冷却塔为例,以风-雨双向耦合算法为核心,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对冷却塔周围风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表面风压分布与规范及实测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风场模拟的有效性;再添加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并进行雨滴和风场的同步迭代计算。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塔筒内外表面风驱雨量、雨滴附加作用力和雨致压力系数等影响规律,揭示了风雨场中塔筒表面速度流线、湍动能强度、雨滴运行速度和轨迹的作用机理。最终提出了基于风雨双向耦合算法的风-雨致等效压力系数新模型及其分布特性。研究结论可为此类冷却塔在极端气候下的表面荷载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星箭力限试验条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星箭振动试验过程中的过试验现象及其机理,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力限试验条件设计方法。通过建立星箭分析模型,利用三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星箭力限试验条件的计算,并与星箭耦合分析、振动台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如果两个子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外载荷在分析频段均可靠,直接通过有限元软件获得界面力和界面加速度,并进一步得出二者的转换关系,应更有应用价值。在有限元模型不可靠或星箭结构方案设计阶段,基于复杂二自由度模型的简化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得到力限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996.
重庆大宁河特大桥成桥状态抖振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桥梁的抗风研究主要针对平原开阔地区,复杂山地风作用下桥梁的抗风问题研究很少.以重庆大宁河钢桁架特大拱桥为对象,通过现场实测,得到了该桥桥址处的风环境特性,包括平均风速沿高度的变化规律、湍流强度、脉动风功率谱密度函数以及湍流积分尺度等参数.根据风特性参数,计算出该桥在成桥状态下的抖振力和响应值,结果表明:即使在45m/s风速下,抖振位移响应也在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规定范围内.山区地貌中的平均风速沿高度的变化规律不符合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给出的指数变化率分布,湍流强度明显大于规范值.  相似文献   
997.
实验研究了剪切流驱动的液滴在固体表面上起始运动的受力机理.工作中使用一系列液体和固体表面来获得不同的液滴接触角,并在小型风洞中进行实验.实验中对液滴的启动气流速度进行了测量,并综合各种起始时刻的参数信息,建立了一个关于液滴接触线表面张力和剪切气流拖拽力平衡的数学模型,揭示了液滴脱落时刻的受力情况.所建立的模型更适合液滴1变形情况,但对于其它类似情况的剪切气流驱动液滴运动也能够进行合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测量冲击载荷达150 t,冲击频率为10 Hz的冲床冲击载荷,降低产品的废品率,本文设计、制造和评估了一种新颖的单分量重载传感器,冲床安装空间限制了该传感器的结构尺寸为Φ166 mm×45 mm,该传感器为4个支撑梁和1个应变梁组成的整体式结构,可保证传感器同时具有高刚度和高灵敏度。用一台300 t万能液压机进行静态标定,标定结果表明传感器的绝对误差达到2%。最后,现场实验进一步鉴定传感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楞次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电机原理分析中容易引起理解错误的原因,提出采用感生电压代替感生电动势来分析电机原理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变压器负载运行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给出电压、电流平衡方程、等效电路及相量图。  相似文献   
1000.
The influence of quasi-static electric field of seismic origi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gravity waves (IGWs) in the Earth’s ionosphere is considered. The electric field in the ionosphere arises due to the injection of charged aerosols into the atmosphere, formation of an EMF in the near Earth atmosphere and perturbation of the conductive electric current in the global electric circuit. Amplification of the electric current in seismic zone i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perturbation of the lower ionosphere that affects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of VLF/LF signals. The ac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on the IGWs is connect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he Ampere’s force in the ionosphere. In the spectral range of these waves the latter acts on the neutral component of the ionosphere plasma. As the result of this interaction the ionosphere starts to support the discrete spectrum of oscillations. Periods of their maximums increase as numbers of natural sequence. The existence of such peculiarities of the waves in the ionosphere is confirmed by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