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0篇
航空   123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6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51.
文章研究了质子和离子(氮离子)辐照对镁稀土(Mg-Zn-Y-Zr)合金拉伸性能、表面硬度及拉伸变形断裂行为的影响。经能量为170 keV,注量分别为5×1015 /cm2、1×1016 /cm2、2×1016 /cm2、1×1017 /cm2的质子或离子辐照后,合金的拉伸性能和拉伸断口形貌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表明质子和离子辐照对Mg-Zn-Y-Zr合金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有限,这与辐照粒子(质子或离子)对合金的穿透深度浅有关。纳米显微硬度测试和扫描分析结果显示,经氮离子辐照后,Mg-Zn-Y-Zr合金被辐照面表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硬化,纳米显微硬度随着辐照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质子辐照的硬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2.
N_2O单组元微推进系统贮箱自增压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氧化亚氮(N2O)贮箱自增压地面试验系统,针对亚牛级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进系统的推进剂自增压供给过程开展了初步测试试验.基于三区域集总参数物理模型建立了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进系统贮箱自增压数学模型,针对相同试验条件下的贮箱自增压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为了确保推力器工作全过程中推进剂供应稳定,在亚牛级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进系统的自增压过程中需要对氧化亚氮贮箱进行热量补偿来保证贮箱压力的稳定性,而贮箱压力下降速度分别随着贮箱初始充填率的减少、贮箱容积的减小及氧化亚氮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3.
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器对6061铝合金焊后氧化物进行激光清洗实验。首先分析焊斑清洗前和清洗后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探明焊后氧化物组成成分。其次再利用前期实验所获得不同工艺参数对清洗质量的影响规律,设计正交实验,划定各因素区间范围,分析参数对清洗质量的影响权重。利用正交实验法分析得到:影响表面轮廓线峰谷值的参数主次顺序为激光功率>脉冲频率>扫描速度>脉冲宽度;影响氧元素质量百分比的参数主次顺序为脉冲宽度>扫描速度>激光功率>脉冲频率。通过综合平衡法最终获得优化工艺参数组:扫描速度、激光功率、脉冲频率、脉冲宽度分别为2 950 mm/s、141 W、29 kHz、330 ns。优化后可确保铝合金焊后氧化物清洗彻底、无基材损伤、清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4.
为改善氧化锌的抗紫外辐照性能,用模数为2—3的硅酸钾对氧化锌进行包复处理,得到了软性填料PS-ZnO。其SiO_2含量大于9%,优于文献值(8%)。  相似文献   
155.
纤维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维增强的镁基复合材料中,通过在纤维表面沉积一层热解碳而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界面层,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温度低于170℃时,纤维表面的碳涂层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相应的阻尼机制归结于位错阻尼、界面阻尼和组元的本征阻尼;高于170℃时,由于界面阻尼和晶界阻尼的贡献,没有涂层的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超过了有涂层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6.
Zr含量对Mg-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镁锆合金的晶粒细化机理,制备了不同锆含量的镁锆合金,在制备过程中采用了含有SF6的混合气进行气体保护.研究了镁锆合金凝固组织与性能,以及应变、频率、温度和锆含量对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利用减振实验验证了合金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合金锆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细化为30 μm,同时合金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研究还表明,合金阻尼性能和频率无关,但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并且在ε=1×10-4时,损耗因子达到5.3×10-2高阻尼水平.采用Mg-Zr合金制作的仪表基座对振动信号的传递比为1.88,显著低于ZM6和LY12合金基座的传递比.   相似文献   
157.
氧化剂和团聚硼粒度对富燃料推进剂燃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细AP和团聚硼含量对含硼富燃料推进剂燃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细AP含量和团聚硼含量的增大,推进剂燃速增加,燃速压强指数也呈增加趋势.同时,以BDP模型为基础,将硼粒度对推进剂燃速特性的影响引入燃速表达式,表达式表明细AP和团聚硼有利于提高氧化剂的燃烧表面积在燃面上的比例,从而有利于提高推进剂的燃速.  相似文献   
158.
镁水反应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温下镁与水的反应,分析了添加剂种类、添加剂含量、二次包覆处理对Mg/H2O反应生成氢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的添加剂多数能促进Mg/H2O反应的进行,并提高反应生成氢气的量;随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氢气的生成量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二次包覆处理,不仅可使Mg粉与水产生氢气的量增加,而且还提高了Mg粉贮存性能。初步分析认为,添加剂的加入改变了Mg与水反应体系的酸碱性,促进了该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9.
The processes leading to enhancements in mid latitude nitric oxide (NO) densities following geomagnetic stor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h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Coupled Middle Atmosphere and Thermosphere (CMAT)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 comparison of calculated storm time and quiet time NO densities at 110 km altitude reveals the presence of aurorally produced NO at both high and mid latitudes for several days after subsidence of activity. At 150 km, the NO enhancements are shorter lived and remain for up to approximately 2 days after the storm. By separ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chemical production and los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dvection, and molecular and eddy diffusion in the calculation of NO densities, we show that at 150 km altitude, horizontal transport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f post-storm mid latitude enhancements are to be reproduced. Chemical production of NO at high latitudes continues for up to 2 days after subsidence of a storm at altitudes of around 150 km. We show that equatorward winds at this altitude are sufficiently strong to transport the aurorally produced NO to mid latitudes. Vertical diffusion transports NO from altitudes of 150 km and above, to lower altitudes where it is longer lived. At 110 km altitude, chemical, diffusive and advective terms must all be includ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NO density in order to simulate realistic mid latitude enhancements. We propose that it i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increased chemical production, downward diffusion from altitudes of 150 km and above, and transport by winds that lead to increases in mid latitude NO density at altitudes of around 110 km. This is the first detailed study of the causes of post-storm mid latitude NO enhancements to use a three-dimensional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相似文献   
160.
硅溶胶在镁合金阳极氧化反应中的成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化学与电化学相结合的新型表面处理方法——将自制的硅溶胶添加到电解质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以AZ91D镁合金及镁锂合金为研究基材,研究体系分别为硅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通过对不同溶胶添加量下的溶液电导率、反应击穿电压、氧化膜层厚度及微观形貌、膜层表面成分及XRD结果分析,来探讨溶胶粒子在成膜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溶胶粒子的加入增大了阳极表面的电阻,使得反应的击穿电压升高,从而导致了膜层厚度增加;同时硅溶胶粒子参与了阳极氧化反应,其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与MgO生成了Mg2Si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