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68篇 |
航天技术 | 64篇 |
综合类 | 64篇 |
航天 | 6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本文介绍了声发射技术在直升机桨叶大梁疲劳试验裂纹监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现场试验中遇到的几种干扰及其辨别。这些干扰源包括电磁波、试件与工作台的摩擦、撞击等等。 相似文献
432.
由于振动载荷、声载荷等会造成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的高周疲劳失效,通过试验研究了发动机转子叶片的声振疲劳特性.首先研究了叶根边界条件对发动机转子叶片声响应特性的影响,对3组叶片施加不同的顶紧力,由低到高施加声载荷,试验得到不同叶根边界条件下叶片的声响应与声载荷的关系,并且得出叶根边界条件对转子叶片声响应大小有影响的结论.随后研究了叶片的声振疲劳特性,得出以下结论:声载荷作用下,叶片确实可以发生破坏.在两种不同的激励方式(随机振动激励与正弦振动激励)作用下叶片的频率下降略有不同,并且在动应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发动机转子叶片在正弦振动激励下的寿命远大于其在随机振动激励下的寿命. 相似文献
433.
住宅电力线通信电路的阻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云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7,14(1):1-6
本文是在加拿大期间的工作总结之一。论述了电力线作为通信媒质时住宅电力电路的阻抗测量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34.
随着直升机的广泛使用,旋翼气动噪声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概述了旋翼厚度噪声、载荷噪声、高速脉冲(HSI)噪声、桨-涡干扰(BVI)噪声和宽带噪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旋翼气动噪声理论、试验、计算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并对后缘襟翼、高阶谐波控制(HHC)、单片桨叶控制(IBC)、主动扭转桨叶等噪声控制方法和概念进行了介绍。重点叙述了旋翼气动噪声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大气、地面和飞行轨迹等对直升机旋翼噪声的影响,机身散射声场以及机动噪声计算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对直升机旋翼气动噪声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5.
悬停状态倾转旋翼噪声试验及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消声室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了悬停状态倾转旋翼气动噪声特性。消声室试验采用孤立倾转旋翼模型,测试了不同总距角和桨尖马赫数状态的气动噪声数据。数值计算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结合FW-H(Ffowcs Williams-Hawkings)声学方程的方法,采用试验数据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倾转旋翼的噪声传播特点以及拉力系数和桨尖马赫数对噪声总声压级的影响,并对比了孤立旋翼和双旋翼状态的气动噪声特性。结果表明:倾转旋翼噪声随着拉力系数和桨尖马赫数的增加均有所增加,维持旋翼拉力不变时降低桨尖马赫数虽然使得拉力系数增加,旋翼噪声水平仍然降低;倾转双旋翼噪声相对纵向平面对称分布,在多个方位角区域存在着局部最大值,这和双旋翼噪声传播时的相互叠加以及双旋翼间气动干扰相关。 相似文献
436.
烟火药水下燃烧的声辐射机理与实验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火药水下燃烧能够形成低频的水下声。法国烟火集团拉克鲁瓦防御公司研制出了一种"烟火——声电"声诱饵(1995),但是至今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报道。本文就烟火药水下燃烧的声辐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其所辐射的噪声主要包括喷注噪声和气泡噪声,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主要以气泡噪声为主,喷注湍流噪声为辅。为了证明此观点,实验研究了具有脉动燃烧效应的烟火药水下燃烧时的声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437.
438.
439.
Lin Jyh-Woei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1
This paper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anomalies in the ionosphere post the China’s Wenchuan Earthquake of 12 May, 2008 (UTC) (Mw = 7.9). PCA and image processing are applied to the global ionospheric map (GIM) with transforms conducted for the time period 08:00–10:00 UT on 12 May 2008. Results show that at a height of approximately 200 km the anomaly is widespread and less intense; however, it becomes more localized with height reaching maximum intensity and localization at an altitude of 300 k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remarkably similar to that reported for a TEC anomaly previously identified as a precursor anomaly on May 9, 2008 for the same time period. Potential causes of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given to vertical acoustic gravity waves based on the spatial pattern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440.
硫酸盐还原菌对LY6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开路电位法,动电位扫描极化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法(EIS)研究了LY6在不含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无菌溶液和含SRB的有菌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RB加速了LY6的腐蚀,且动态挂片的腐蚀速率大于静态挂片的腐蚀速率,铝合金开路电位随试验时间的增加而负移,有菌溶液中负移0.26V(SCE),无菌溶液中负移0.16V(SCE).从阳极极化曲线上观察到表观点蚀电位范围为-0.6~0.2V(SCE).电化学阻抗谱表明随着菌液培养时间的增加,极化电阻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