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114篇
航天技术   50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主要研究了在近亚毫米波段的大气传输特性,通过分析红外区和毫米波区的大气2模型,给出了亚毫米波段的大气传输模型参及加权项的表达形式。在吸收模型的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以宏观气象条件为参变量的解析表达式,并由实验数据加权后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加权模型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在散射模型中,提出了以粒子的统计分布均值代替一般的密度分布,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分别推导了Mie和Rayleigh散射系数求解的数学表  相似文献   
92.
薛光荣  陈磊 《上海航天》2001,18(3):57-60
提出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银锌电池活性银粉中的微量铜铁,并对测定条件和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该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精确度高,干扰小,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等优点。测定样品微量铜铁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n=8)。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00-102.00)%(n=5)范围内,完全适用于银锌电池活性银粉中微量铜铁含量的控制和样品系统分析,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铆钉间距对二维SRAM蒙皮隐身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析了二维电磁散射问题的有限元算法理论,编写了相应计算程序;然后对一布置有两铆钉的二维SRAM蒙皮模型在铆钉间距为20、40和60mm情况下计算分析了铆钉间距对其隐身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铆钉间距越大,蒙皮结构的隐身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94.
太阳活动区R9077引起的强烈吸收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极中山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太阳活动区R9077所引起的强烈吸收事件,其中2000年7月14日的太阳质子事件引起了持续3天多强烈的极盖吸收,同时,激烈的太阳活动使磁层处于极度扰动状态,磁层高能粒子沉降使许多持续时间较短的吸收峰叠加在极盖吸收背景之上,最突出的是7月1日的吸收增强事件,其最大值达26dB。这是自1997年2月中山站安装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以来观测到的最强的吸收,另一个较突出的吸收峰发生在14日1753UT前后,本文还讨论了产生这些吸收的原由。  相似文献   
95.
96.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current predictio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the origin and observability of the warm hot intergalactic medium (WHIM), the diffuse gas that contains up to 50 per cent of the baryons at z∼0. During structure formation, gravitational accretion shocks emerging from collapsing regions gradually heat the intergalactic medium (IGM) to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T∼105–107 K. The WHIM is predicted to radiate most of its energy in the ultraviolet (UV) and X-ray bands and to contribute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the soft X-ray background emission. While O vi and C iv absorption systems arising in the cooler fraction of the WHIM with T∼105–105.5 K are seen in FUSE and Hubble Space Telescope observations, models agree that current X-ray telescopes such as Chandra and XMM-Newton do not have enough sensitivity to detect the hotter WHIM. However, future missions such as Constellation-X and XEUS might be able to detect both emission lines and absorption systems from highly ionised atoms such as O vii, O viii and Fe xvii.  相似文献   
97.
Although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microgravity might affect drug absorption in vivo, drug permeability across epithelial barriers has not yet been investigated in vitro during modelled microgravity. Therefore, a cell culture/diffusion chamber was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accommodate epithelial cell layers in a 3D-clinostat and allow epithelial permeability to be measured under microgravity conditions in vitro with minimum alteration to established cell culture techniques. Human respiratory epithelial Calu-3 cell layers were used to model the airway epithelium. Cells grown at an air interface in the diffusion chamber from day 1 or day 5 after seeding on 24-well polyester Transwell cell culture inserts developed a similar 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TER) to cells cultured in conventional cell culture plates. Confluent Calu-3 layers exposed to modelled microgravity in the 3D-clinostat for up to 48 h maintained their high TER.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paracellular marker 14C-mannitol was unaffected after a 24 h rotation of the cell layers in the 3D-clinostat, but was increased 2-fold after 48 h of modelled microgravity.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ulture/diffusion chamber developed is suitable for culturing epithelial cell layers and, when subjected to rotation in the 3D-clinostat, will be a valuable in vitro system in which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icrogravity on epithelial permeability and drug transport.  相似文献   
98.
载人月面着陆及起飞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载人登月任务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载人月面着陆及起飞过程,其技术体系丰富,是影响载人登月任务成败的关键环节。文章详细分析了载人月面着陆及起飞阶段的飞行方案,阐述了载人任务与无人任务设计准则上的区别,剖析了载人月面着陆及起飞技术的内涵。此外重点分析了低温推进剂蒸发量控制技术、10∶1深度变推力液体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大承载着陆缓冲技术、发动机羽流导流与防护技术、月尘清除及防护技术等六项与载人登月舱推进系统和结构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途径和解决方案,对深入认识载人登月飞行器系统的技术体系及技术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李斌潮  邓长华  周云端  李锋 《火箭推进》2013,39(2):46-51,58
对具有橡胶——惯性结构的火箭发动机机架简化模型中动态载荷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机架内动态载荷在依次通过橡胶-惯性结构粘贴位置时,携带的部分动能传递到橡胶材料内,导致机架内应力幅值显著低于能量交换前的应力。通过分析橡胶材料内外表面的速度,发现速度差引起了橡胶阻尼材料沿轴向发生剪切加载和卸载过程,并导致机架传递到橡胶材料的动态能量发生剪切变形的过程中被耗散吸收;此外,机架内动态载荷大小与机架内质点速度的变化量有关,机架内质点动能减小及运动速度降低是引起机架动态载荷幅值降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0.
运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电化学浸渍液乙醇中铜、铁、镁含量的连续测试。介绍了铜、铁、镁最佳测定条件及呈良好线性范围的浓度。同时对样品消化处理条件及在测定中样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很好的复现性。同时具有方法步骤简单、操作容易掌握等特点,对样品铜、铁、镁含量的连续测试,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10);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0%-102.0%(n=6)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