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0篇
航空   254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3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H型截面细长杆件颤振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节段模型与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腹板开孔率的H型细长结构的风致颤振失稳特性.试验中H型杆件的腹板与翼板宽的比值为2.4,试验研究均在均匀流中进行,来流风为横桥向时定义为0°风偏角.节段试验研究发现,腹板开孔的细长H型截面杆件在20°风偏角附近较低风速下即可发生扭转颤振失稳,发生扭转颤振失稳的风偏角区间受腹板开孔大小影响明显.腹板开孔率38%的模型在0°附近及10°<β<30°偏角区间存在扭转颤振失稳,开孔率27%的模型颤振失稳区间为10°<β<30°,而14%开孔率的模型颤振失稳区间仅为15°<β<25°.腹板无开孔的模型在0°≤β<10°偏角内较低风速下即可发生弯曲驰振,风偏角增大后,个别偏角下会发生扭弯颤振.腹板开孔为14%与27%的模型试验中没有观测到弯曲驰振现象,而开孔率为38%的模型在80°≤β≤90°偏角内可发生弯曲驰振,可见适度的腹板开孔可有效改善细长H型截面杆件的弯曲驰振稳定性.开孔率为27%的气弹模型试验验证了节段模型扭转颤振失稳及驰振稳定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低雷诺数条件下NASA Rotor 37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场。结果表明,附面层径向涡是该压气机转子流动失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根据该压气机转子低雷诺数条件下流动失稳的特点,研究了周向槽处理机匣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处理机匣后,附面层径向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由附面层径向涡所引发的叶顶阻塞区有所减小,提高了压气机转子的失速裕度。  相似文献   
103.
准二维水下超声速垂直过膨胀射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下超声速气体垂直过膨胀射流的准二维实验研究和射流的数值计算结果。利用高速摄影仪在1000帧/s的拍摄速度下实时记录了过膨胀工况下水下垂直射流的喷射状态,清晰显示了水下气体垂直射流的演化过程;并利用专业软件FLUENT,对实验Laval喷嘴内外纯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发现喷口附近存在复杂激波区,辅助分析了水下高速气体垂直射流的动态不稳定性形貌。实验与计算表明:在保持较小射流流量和保障较大马赫数的条件下,水下超声速垂直射流在水环境中引发的回击频率会得到减弱;准回击现象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结论。这对于工程应用中的风口材料的"空蚀效应"的减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激波冲击下Air/SF6斜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波在不同密度介质上的交互作用在可压缩湍流上具有重要的基础价值。激波在界面上的作用会引起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激波不正规折射时,流场存在更多复杂的涡。研究马赫数为1.23、1.41的激波在初始倾角β=60°的Air/SF6界面上非正规折射的情况。入射激波的切向冲击和法向冲击的相互作用,在界面处产生涡,折射波在壁面发生马赫反射。利用阴影显示技术,给出了界面演化和混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5.
钱纯  杨嘉陵  席丰 《航空学报》1996,17(Z1):95-98
建立了复合材料圆柱曲板受外压作用的大变形动力学控制方程。在边界夹支可移的条件下借用数值方法求得曲板中面随时间的响应历程。将动力响应与B-R准则相结合,给出了对称正交铺层复合材料曲板受均布突加外压作用的动态失稳“跳跃”特性图。讨论了铺层顺序和结构参数对曲板跳跃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利用CWCO2激光器对Cu-26.6wt%Mn,Cu-27.3wt%Mn和Cu-31.4wt%Mn三种不同成分的合金进行了一系列表面熔凝实验,并对这三种合金的组织形态选择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重熔区组织较基体组织大大细化;随着生长速度的增大,Cu-26.6wt%Mn合金的组织由低速胞晶向枝晶、高速胞晶及完全无偏析固溶体转变.在所有凝固速度下Cu-27.3wt%Mn和Cu-31.4wt%Mn合金中没有枝晶组织出现,以全胞晶形式生长.三种合金达到绝对稳定的临界速度分别为113.3,212.6和260.5mm/s,与M-S理论预言的绝对稳定临界速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7.
振荡环境下推进剂液滴亚临界蒸发响应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推进剂液滴在惰性气体中的蒸发过程建立了非定常物理模型,并应用全隐差分格式离散模型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液滴蒸发过程对环境气体压力振荡的响应特性,可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依据Floquet理论建立三维亚谐扰动的控制方程,研究Falkner-Skan流的二次稳定性问题。采用高精度的谱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合边界层特性有效地配置边界条件,引入不同类型压力梯度,研究在压力梯度下的二维有限振幅的Tollmien-Schlichting(TS)波对三维亚谐扰动的产生、发展和演化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顺压梯度的存在可以减缓二次不稳定的发生和演化,而逆压梯度却加速了二次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9.
核磁共振陀螺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功耗低等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目前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核磁共振陀螺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利用时间离散化方法推导并建立了能够充分考虑核磁共振陀螺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分析了锁相环相位、磁场、温度以及探测光强在1×10-5均方根幅度下均匀白噪声对陀螺信号的影响,发现它们对角随机游走、零偏不稳定性影响依次减小,且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频率响应特性。其中,锁相环相位噪声引起的角随机游走与零偏不稳定性分别为5.1985×102(°)/h1/2、3.4593×103(°)/h,而探测光强噪声引起的角随机游走与零偏不稳定性分别为3.1623×10-1(°)/h1/2、4.7603×10-1(°)/h。该研究对深入分析核磁共振陀螺动力学机理、寻找主要噪声来源、提高陀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The Full Flowpath Analysis of a Hypersonic Vehicle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一种类X43-A吸气式高超飞行器全流道开展了M7一级的三维数值仿真研究,深入探索了进气道处于起动状态和不起动状态时全流道的冷流流场结构和和气动力特性,且部分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前体横截面上存在显著的展向压强梯度,使得经过预压缩的气流偏离了进气道进口,但同时也减少了进入内通道的边界层气流,提高了进口流场的品质;(2)后体喷流股的膨胀过程受到了周围外流的显著干扰,因而沿流动方向其截面形状不断发生变化,如在喷口附近为近似矩形,而在后体末端附近则演化为近似三角形;(3)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其全流道流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进气道的外部压缩波系往复振荡,尾喷管出口的喷流股也在不停的膨胀和收缩,具有极强的非定常特征;(4)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全机的气动力特性呈周期性变化,升阻比的变化幅度较大,在最大、最小值分别可达起动状态的2倍和1/4倍。另外,升力、阻力系数的变化曲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5)与实验结果的对照表明,所采用的数值仿真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