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53篇
航空   455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1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发动机磨屑尺寸的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磨屑分析是研究零件摩擦表面破坏机理、监测机械磨损状态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研制了一种将微机图象处理技术应用于铁谱技术的磨屑显微分析系统。根据对WZ-6航空发动机长试过程的监测研究,提出了机械磨损磨屑尺寸的Weibull分布规律、研究证实,Weibull函数的参数、磨粒分布的均值和方差等特征能够清楚地指示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磨损类型和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统计检验和J散度指标为依据,探讨了航空发动机运行时的磨损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2.
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并应用搅熔铸造工艺研究了预处理过的SiC颗粒在加镁ZA-27合金中的卷入,分散和润湿过程,在低温搅拌(470℃)时,预处理过的SiC颗粒首先呈较大尺寸团聚体被卷入ZA-27合金半固态浆料中,随后在搅拌剪切力的作用下SiC团聚体逐渐变小,且由于发生了存在于SiC表面的SiO2与由于加Mg而降低表面能的合金液间的润湿,并在旋涡能的促进下,SiC能呈单粒状分散在熔体中,在高温(550℃)搅拌时,由于SiO2与合金液中的活性原子Mg 和Al等发生界面反应,促进了SiO2与合金液间的进一步润湿,随后SiC能与合金液发生非反应润湿的主要原因是界面反应提供了无气洁净的SiC表面,结合电镜观察和热力学计算及动力学分析,确认界面反应产物是尖晶石,探讨了搅拌时界面反应的过程并建立了反应润湿的模型,得出SiC表面的残余SiO百X与反应时间t成线性关系,即X=L-DKVmt。  相似文献   
623.
水平携带床内玉米秸颗粒速度场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质颗粒在水平携带床中的流动特性,搭建了水平携带床透明模拟装置.利用PIV无接触测量技术,在氩气流量为1.9 m3/h工况下,对60~160目粒径的玉米秸颗粒流进行了速度场的研究.计算出了颗粒和氩气的平均速度以及流经水平携带床的时间,对颗粒与氩气的跟随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流的轴向速度沿轴方向不断增大,管道中心附近的颗粒加速最为明显,而边壁附近的颗粒速度变化相对较慢;颗粒流的速度沿径向大致呈抛物线状分布;颗粒流的平均运动速度比氩气低,颗粒流通过水平床的平均时间略大于氩气.  相似文献   
624.
为研究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技术制备SiC颗粒增强AlSi10Mg复合材料的成形机理,开展了SLM成形工艺参数(扫描间距、扫描速度)对致密度、机械性能等影响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试样中SiC增强颗粒分布均匀,并与基体具有连续相容的冶金结合界面。当激光扫描速度从900 mm/s升高到2 100 mm/s时,在不同的扫描间距下,复合材料试样致密度均随之降低;当扫描间距在0.09~0.12 mm内变化时,在不同的扫描速度下,致密度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在激光功率490 W、铺粉层厚0.04 mm、扫描间距0.12 mm、扫描速度900 mm/s时,制备的SiC颗粒增强AlSi10Mg复合材料试样得到最佳综合性能(相对密度99.1%,显微硬度198.7 HV0.2,抗拉强度341.9 MPa);在该最佳工艺参数下,成功制备出复杂结构的薄壁零件。研究为SLM成形SiCP/AlSi10Mg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空间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25.
在轨液体的排放将产生毫米级固态颗粒空间碎片,由于其升华耗散过程具有不确定性,若长期留轨将产生危害。文章以水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对冰粒在轨升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粒的太阳吸收比是影响其升华的重要因素,采取措施提高颗粒的太阳吸收比和减少单个颗粒的平均质量都可有效加快颗粒的升华耗散。  相似文献   
626.
采用聚碳硅烷(PCS)作为先驱体,通过浸渍裂解法制备C/C-SiC材料,分别经过1 400、1 500、1 600℃高温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对SiC基体的微晶形态及C/C-SiC材料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温度下,SiC的晶型主要为β-SiC。温度升高,晶粒尺寸增大,1 500℃以后生长速度减缓;SiC微晶优先沿着(111)晶面生长,(220)和(311)晶面的生长取向逐渐增加。处理温度升高,C/C-SiC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不断下降。1 400℃处理后,C/C-SiC材料的断裂方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韧性断裂。C/C-SiC材料在1 500℃静态空气中的氧化失重率随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氧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断面典型区域的氧化形貌由"尖笋状"成为"梭形"。  相似文献   
627.
反应气体配比对C/SiC复合材料ICVI工艺沉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均热法化学气相渗透工艺过程中反应气体浓度、配比及流动对沉积物和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单反应气体在线监控法。XRD分析结果表明,当H2/MTS摩尔比在2-5之间时,可沉积出纯净均匀的碳化硅基体;而H2/MTS摩尔比小于1时,沉积物中含有大量自由碳。SEM分析表明,甲基三氯硅烷的浓度对沉积速率和沉积深度影响很大,随着甲基三氯硅烷的浓度减小,沉积深度增大,但甲基三氯硅烷的浓度减小引起沉积速率下降,沉积周期延长,确保护内反应气体流动畅通,可提高沉积的均匀性和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628.
SiC及其复合材料轻型反射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描述了 4代军用卫星反射镜用材料的研究发展历程 ,重点介绍了以SiC及其复合材料为标志的第三、四代反射镜的特点和优点、SiC反射镜及其复合材料反射镜的制备工艺、世界各发达国家关于SiC反射镜的应用 ,最后 ,对国内研究进展及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29.
通过对2种丝束大小平纹机织的碳纤维布增强SiC(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了纤维束丝束大小(1k和3k)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纤维束大小不同,导致纤维束弯曲程度和复合材料孔隙率不同,从而使得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630.
采用高频脉冲电流技术改性处理轧制态SiC/Al复合材料。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对不同状态下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了高频脉冲电流作用下微裂纹的动态愈合机制。然后,对复合材料的微纳力学性能及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高频脉冲电流有效促进了轧制态复合材料发生静态再结晶,使基体晶粒由2.47μm细化至2.02μm,再结晶体积分数由7.43%提高至39.73%,择优取向明显减弱。钻孔-冷轧法预制的微裂纹尖端在高频脉冲电流作用下产生了局部高温,并在压应力的作用下实现了部分愈合。高频脉冲电流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由347 MPa和12.23%优化至475 MPa和21.65%。研究为拓宽SiC/Al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范围奠定了相关理论及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