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航空   762篇
航天技术   131篇
综合类   170篇
航天   1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A tilt-rotor unsteady flow analytical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upon viscous vortex-particle meth- od. In this method, the vorticity field is divided into small assembled vortex particles. Vortex motion and diffusion ar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velocity-vorticity-formed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using a grid-free La- grangian simulation method. Generation of the newly vortex particles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Weissinger-L lifting surface model.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 fast multiple method (FM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alculation of induced velocity and its gradient. Finally, the joint vertical experimen- tal (JVX) tilt-rotor is taken as numerical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wake geometry and downwash are investigated for both hover and airplane modes.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tilt-rotor flow analysis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its re- sults with those available measured data.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method can accurately capture the complicated tilt-rotor wake variation and be suitable for aerodynamic interaction simulation in complex environ- ments. Additionally, the aerodynamic intera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ual-rotor wake are discussed in different ro- tor distanc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interaction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hover mode and airplane mode.  相似文献   
112.
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前支承结构的简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实际发动机图纸利用UG软件建立了前支承结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态计算,得到前八阶模态。根据谐响应分析基本理论,对前支承结构进行了谐响应分析,求得静子支承系统前支承在简谐激振力下的频率响应曲线。根据动刚度定义利用MATALB编程计算得出了静子支承系统前支承动刚度曲线。  相似文献   
113.
共轴倾转旋翼飞行器是一款可折叠机翼的高速旋翼飞行器。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共轴倾转旋翼飞行器直升机模式、倾转过渡模式和固定翼飞机模式的旋翼性能计算方法,并对比风洞试验数据验证了共轴倾转旋翼轴流状态的性能和共轴双旋翼前飞状态的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共轴倾转旋翼在倾转过渡状态各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上下旋翼诱导速度的分布情况、上下旋翼之间的干扰面积和干扰因子的变化趋势。结论表明:相同来流速度下,当倾转角增大,共轴倾转旋翼的拉力系数减小,功率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上下旋翼的受干扰面积和干扰因子均增大。  相似文献   
114.
从题材内容方面来看,南宋词人朱敦儒不仅拓展了题材范围,还在词中比较完整地表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精神世界,从而使词作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相似文献   
115.
点阵结构空气舵及内部流体热流固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了钛合金TC4材料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工艺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孔轻质空气舵模型,并基于有限差分法(FDM),采用三维流固耦合共轭传热数值计算方法,利用流体体积法(VOF)追踪流体自由液面,研究了典型的点阵夹层结构的空气舵内部冷却液动态换热过程的相互影响过程,考虑了冷却液与钛合金材料蒙皮间的耦合传热及湍流换热。结果表明,空气舵的内部流体压强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流体出口的速度增加。当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流体的出口以水柱形式喷出。虽然较大的流体速度可以带走较多的热量,但是影响远小于对压强的影响。综合考虑空气舵的服役要求,获得了合适的冷却水入口速度。  相似文献   
116.
双喷流对空空导弹直接力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阶WENO方法计算了空空导弹在6 km高度,马赫数Ma=2下双喷流工作的情况。针对有攻角的对侧双喷流和零攻角下成直角的双喷流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主要结论:攻角造成了上下喷流的非对称,喷流在导弹迎风面的作用力小于其在背风面的作用力;在成直角的双喷流作用下,两喷流之间的干扰会增强喷流的作用,得到的单喷流等效放大因子增大很多。  相似文献   
117.
两方程湍流模型的可压缩性修正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不可压两方程湍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可压缩性修正,给出了k-ε、k-ε两方程模型的可压缩性修正方程,并对亚声平板湍流流动和跨声喷管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较好的结果。从而证实了两方程湍流模型经过可压缩性修正,能较好地模拟可压缩流动。  相似文献   
118.
不同尾缘喷射对涡轮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尾缘喷气模型与涡轮叶栅流场计算及附面层参数的关联 ,初步提供了能较为准确预测尾缘冷气喷射对尾迹参数分布规律及气动性能影响的理论预测系统。对半开缝和对开缝两种尾缘冷气喷射的研究表明 :喷气流量比增大时 ,两种不同形式叶栅的能量损失系数都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在相同条件下 ,半开缝叶栅的能量损失系数比对开缝在相应条件下的要稍小一些 ;尾缘喷射对于叶栅的平均出口气流角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9.
低碳硅锰系TRIP钢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仅含碳、硅、锰合金元素的结构钢,采用临界区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得到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三相组织。该钢在 Ms(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d(马氏体转变终止温度)d温度之间形变,应变诱导相变,相变诱发塑性──TRIP,其力学性能指标大大提高。本文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结果分析,对这种低碳硅锰系TRIP钢三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0.
数值模拟二维喷管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流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可压缩性修正两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3种不同波前马赫数的跨声速二维喷管内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流动,对流场中时均参数和脉动参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可压缩性修正的两方程湍流模型准确地模拟了正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流动的时均参数和脉动参数,无分离和有分离的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流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