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航空   576篇
航天技术   78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涡轮叶片吸力面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姚玉  张靖周  何飞  郭文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6):1245-1250
针对某型导向叶片,运用RNG(renormalization group)湍流模型对涡轮叶栅通道内部的三维流场和叶片吸力面的冷却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叶栅通道主流入口雷诺数Re=4×105~6×105和冷气吹风比M=0.5~3范围内,沿吸力面不同弦向位置处开设气膜孔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位置气膜孔单独喷射时叶片吸力面的冷却效率均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在气膜孔出口下游附近,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下游远处则一直随着吹风比的增加而增大;三个位置处气膜孔单独喷射时,位置1气膜孔的冷却效率较位置2和位置3的高.   相似文献   
212.
全覆盖气膜孔阵列方式对冷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运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吹风比下正菱形、长菱形和超长菱形三种气膜孔阵列方式的多孔全覆盖气膜冷却的气膜出流流场特性、气膜绝热冷却效率和气膜综合冷却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气膜孔阵列超长菱形排布是较优的排布方案,在该排布方式下,气膜出流向主流的穿透相对较弱,气膜沿展向的覆盖率也较高,因而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相对最高;气膜孔排布方式对气膜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与气膜绝热冷却效率的基本一致,超长菱形排布仍然是较优的排布方案.   相似文献   
213.
利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QCM)测量技术,开展了针对空间微小尘埃累积质量流的原位测量方法研究,建立了石英晶体电极表面与尘埃粒子吸附的黏附力系数模型。结果表明,当电极表面与尘埃粒子的黏附力系数kmω02时,石英晶体电极表面累积尘埃粒子的质量与石英晶体振荡频率的关系符合Sauerbrey公式。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采用在石英晶体电极表面涂敷黏性薄膜的方法实现了对微小尘埃粒子累积质量流的测量,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14.
浮环涡动对浮动环轴承油膜压力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考虑浮动环涡动时,内、外层挤压油膜力的分布情况.从广义不可压Reynolds方程出发,推导了浮环轴承内、外层油膜的瞬态控制方程,结合Hirs整体流动理论和Moody壁面摩擦系数方程,获取浮动环的运动方程.通过算例,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浮动环涡动情况以及对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进动半径随轴颈偏心率增大而略呈减小趋势,内层油膜其正压力区将沿周向平移.   相似文献   
215.
对1.5级涡轮叶片在旋转状态下不同吹风比时的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基于动叶弦长的涡轮进口主流雷诺数为1.6451×105,冷却工质采用二氧化碳,对应主流射流密度比为1.57,实验涡轮转速为475 r/min,对应旋转数为1.901,吹风比为0.5~2.0.采用稳态液晶方法测温.结果表明:①压力面上,随吹风比的增大,气膜冷却效率升高,气膜覆盖区域增大,气膜轨迹的偏转程度减弱;②吸力面上,随吹风比的增大,气膜冷却效率先上升后下降,气膜覆盖区域亦先增加后减少,气膜轨迹的偏转程度不明显;③射流流动的曲率半径影响气膜对壁面的附着.   相似文献   
216.
用两步化学氧化法在铝合金表面获得了黑色氧化膜。利用全浸渍腐蚀试验及电化学极化曲线评价了膜的耐蚀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膜的表面形貌,采用能量散射谱(EDS)测定膜的成分。结果表明:铝合金的黑色氧化膜具有网块状结构,膜层主要由O、Al、Mn、Co、Cr五种元素所组成,未经封闭的铝合金氧化膜的耐蚀性能很差,而经重铬酸钾封闭后,耐蚀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217.
不同偏角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传热传质类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偏角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多斜孔壁由多斜孔实验板模拟。多斜孔实验板中,孔排列方式均为叉排,小孔与板表面夹角均为30°,偏角从0°变化至50°,孔排距比与孔间距比基本相等。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孔偏角对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8.
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明  李其汉  晏砺堂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403-407,459
研究了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ERSFD)减振机理,以ERSFD和转子轴颈的受力和运动分析为基础,从广义不可压Reynolds方程出发建立ERSFD减振机理模型,推导出了描述ERSFD减振机理模型的微分方程,并由ERSFD与SFD的减振机理模型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指出了SFD仅是ERSFD的特殊情形。ERSFD既有优良的减振特性又有很好的调频功能。  相似文献   
219.
介绍用脉冲电子束烧蚀法在不同温度的单晶硅 (1 1 0 )衬底上沉积铌酸锂铁电薄膜 ,以及用脉冲电子束进行薄膜晶化处理的实验结果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光电子能谱 (XPS)等方法 ,对薄膜的成份、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测试。采用表面轮廓仪测定 LN薄膜的膜厚分布均匀性等。文中探讨了靶材料烧蚀和沉积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象。研究表明 ,这种薄膜制备方法有许多独特之处 ,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将为光电集成电路提供一种新工艺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220.
带挤压油膜的裂纹转子非线性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支承在挤压油膜阻尼器上的裂纹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油膜力可以有效地抑制非协调响应 ,而且轴承参数的增大 ,可以抑制混沌运动。在较小的轴承参数下 ,转速比、裂纹深度等参数的变化会导致系统产生非协调响应 ,而且随裂纹深度的增加 ,响应会进入周期阵发性混沌。阻尼比的增大可以使运动锁相到周期解上。周期 3解的出现 ,往往意味着混沌运动。系统的响应主要是由阵发性和拟周期进入混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