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228篇
航空   1109篇
航天技术   262篇
综合类   131篇
航天   4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61.
针对柔性接头动态迟滞曲线受控制系统控制位置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电液伺服机构和柔性接头变刚度变阻尼模型,构建了柔性喷管的电液伺服机构-变刚度变阻尼模型,将其和电液伺服机构-定刚度定阻尼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液伺服机构主要参数、柔性接头工作参数等对电液伺服机构-柔性接头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液伺服机构-变刚度变阻尼模型所构造的迟滞曲线可更准确地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并符合迟滞曲线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反馈系数、放大器静态放大系数、电液伺服机构增益、滑阀流量增益等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更为明显。该模型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电液伺服机构-柔性接头系统动态特性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2.
为研究低含气率条件下,温度和气泡含量对润滑油黏度的影响,采用涡轮油和氮气制备油气两相流,在不同温度下采集含气率和动力黏度,拟合得到两相流的黏度计算模型.针对带有深浅腔的圆柱动静压轴承,基于拟合的黏度模型,结合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联立求解油膜Reynolds方程、能量方程及两相流等效密度模型,分析了不同偏心率下承载力、摩...  相似文献   
263.
赵双龙  胡攀 《火箭推进》2013,39(4):46-51
针对某型气动换向阀在研制过程中出现由于阀芯/阀座撞击变形导致阀芯卡死的现象,对阀芯/阀座的撞击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定量分析了撞击过程以及不同阀座高度对撞击特性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对换向阀进行了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换向阀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64.
针对不同结构的加速度表 ,从理论上研究了利用电流注入法模拟加速度表运动特性的方法 ,研究了加速度表接入闭环测试系统后的相关问题 ,为加速度表的动态测试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5.
多级最优控制问题的提法与求解变分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多级最优控制问题,给出该问题的数学提法以及变分法求解原理。特别,详细研究了级间分离时刻的连接条件。本文的工作为解决多级最优控制问题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266.
结构比强度及其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结构重量角度推导了比强度(含比模量)表达式,分析了对同一材料不同比强度的关系,给出了比强度在结构动态分析中及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7.
In this paper,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 stall effect of rotor blade is consider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have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the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from training dat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e of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for predicting the coefficient of lift (CZ)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In our approach, the coefficient of lift (CZ)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nd tunnel data) at different mean angle of attack θmean is used to train th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Then th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is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ONERA OA212 airfoil data. The time and space complexity required to predict CZ i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less and it is easy to incorporate in an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rotor code.  相似文献   
268.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uzzle flows including a gun-launched missil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launch process of a gun-launched missile from the muzzle of a cannon to the free-flight stage have been performed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overlapped grids approach are applied to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of a moving gun-launched missile. The high-resolution upwind scheme(AUSMPW+) and the detailed reaction kinetics model are adopted to solve the chemical non-equilibrium Euler equations for dynamic grid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low field structure of muzzle flows including a gun-launched missil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This present numerical study confirms that complicated transient phenomena exist in the shortly launching stages when the gun-launched missile moves from the muzzle of a cannon to the freeflight stage. The propellant gas flows, the initial environmental ambient air flows and the moving missile mutually couple and interact. A complete structure of flow field is formed at the launching stages, including the blast wave, base shock, reflected shock, incident shock, shear layer, primary vortex ring and triple point.  相似文献   
269.
针对含不平衡飞轮的卫星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不平衡飞轮的转动惯量矩阵。用多刚体建模方法,建立了综合的完整姿态动力学分析模型,提出了质心位置的计算方法。通过飞轮系统的完整精确模型,将飞轮扰动对三轴姿态稳定卫星的影响反映至滚转一俯仰一偏航三轴姿态。Matlab/Simulink环境中仿真验证了该系统角动量为常值。分析了不平衡飞轮对卫星姿态的影响,并解释了模型的应用。研究表明飞轮扰动影响不可忽略,精确的动力学模型对未来航天器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0.
某型蒸发式稳定器气动及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兆波  金捷 《火箭推进》2013,39(3):27-31
为解决亚燃冲压发动机在高速低温来流条件下的可靠点火、火焰稳定和高效燃烧问题,对某型蒸发式火焰稳定器分别进行了冷态流场和燃烧流场的数值研究,并与常规V型火焰稳定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范围内,蒸发式稳定器随来流速度的增大,总压恢复系数和停留时间明显减小,回流区长度、回流率和燃烧效率变化不大;与相同槽宽的常规V型火焰稳定器相比,回流率明显减小,总压恢复系数、回流区长度和停留时间略有减小。蒸发式稳定器后部形成明显的回流区,且基本上不受外部主流流动的干扰,通过单独控制稳定器局部供油,可以使稳定器在最佳油气比下工作,有利于在高速来流条件下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