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航空   364篇
航天技术   116篇
综合类   54篇
航天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在研究了CAN总线位定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为优化网络性能,实现CAN通信网同步,该文提出了一种对CAN通信网波特率、采样点位置及数目的计算方法。在参数计算中主要考虑时钟频偏和传输延时两个因素,并通过具体的CAN通信网说明如何分步计算位定时参数。  相似文献   
62.
基于大气传输软件激光透过率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简要地归纳了目前比较通用的大气传输软件LOWTRAN7、MODTRAN和FASCODE的概况和异同,分析了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和激光武器选用的波长,比较了激光传输衰减和能见度的关系,重点研究对比了用LOWTRAN7和FASCODE计算1.06μm和10.6μm激光的透过率,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63.
低声爆静音锥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强  宋笔锋  李占科 《航空学报》2013,34(5):1009-1017
 声爆精确预测及低声爆设计方法已成为新一代军民用超声速飞机研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波形参数法以及MARK-VII方法构建了高精度声爆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低声爆静音锥的设计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静音锥的设计存在临界长度,静音锥长度小于临界长度时,静音锥产生的激波在传播过程中与机头弓形激波合并,静音锥无法起到降低声爆的作用;静音锥长度大于临界长度时,声爆水平也会略有上升。静音锥临界长度随飞行高度和飞行马赫数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根据实际飞行状态采用可伸缩设计,达到最佳的低声爆效果。多级静音锥利用多道弱激波取代机头强弓形激波,其声爆水平较单级静音锥也更低,同样,多级静音锥每一级的长度也要达到临界长度。不同静音锥头部形状产生的脱体激波形状不同,脱体距离也不同,导致阻力系数以及静音锥壁面温度有所不同,但静音锥头部形状对远场声爆信号的影响并不明显。采用静音锥的低声爆方案与原始方案比较,声爆水平得到大幅降低,阻力系数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64.
裂纹扩展的无网格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疲劳断裂是航空材料的重要失效形式 ,由于裂纹尖端应力存在奇异性 ,传统有限元方法模拟裂纹沿任意路径扩展存在很多不足。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值模拟方法 ,无网格计算只需将求解问题离散为独立的节点 ,计算过程中可以实时跟踪裂纹尖端区域进行局布细化。将连续的裂纹扩展过程看作多个线性增量 ,每一个增量内裂纹扩展角根据应力强度因子确定 ,通过在裂纹尖端细化节点和引入外部基函数提高了计算精度。本文给出了应用无网格方法模拟裂纹扩展过程的关键技术和计算流程 ,通过对带有中心斜裂纹的 Ti-6 Al-4 V合金平板进行分析 ,预测得到的裂纹扩展路径与实验值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65.
本文建立一个数值模拟完全气体混合流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首先应用混合气体的Euler方程和每种气体组分的质量分数方程来控制流动.为了消除混合网格内气体组分界面附近出现的非物理振荡,我们假定混合气体的每种组分达到了动力学平衡状态然而尚未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这种思想导致需要另外给定每种气体组分的总能量方程.为使用高分辨格式来求解这组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并且简化对所需要的Jacobi矩阵的推导,混合气体的压力方程也被耦合起来.Godunov型的波传播方法被采用来离散求解所获得的控制方程.从典型算例结果来看,一维问题的数值解与精确解一致,二维问题的数值解与理论分析一致.这说明本文的理论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6.
主要讨论目标回波的分形特征和基于分形的识别方法,并用实际潜艇的回波数据进行了分形特征识别研究。在分析回波信号的时间域波形的基础上,应用随机分形理论,给出基于分形 Brown 运动的回波信号分形特征矢量提取的理论和方法;提取了回波信号的分形特征矢量;进而给出了基于 BP 网络的分类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提取水声回波信号目标特征矢量的方法与分类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7.
管莹  王同庆  赵小见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0):1875-1881
通过对三维线化欧拉方程的特征模态分析,研究包含平均旋流情况下声波在敷设声衬的圆环管道中的传播.特征模态分析采用谱配置方法计算轴向波数谱及扰动量的分布.当有平均旋流存在时,特征模态谱主要包括近/纯声模态和近/纯对流模态,旋流的存在甚至会改变传播模态个数,从而改变声波传播截止特性.在验证程序正确性的基础上,研究流动参数及声衬对声模态及对流模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航空发动机的智能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俊  陈建军  王灵刚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0):1913-1920
针对结构复杂、模型不确定、强非线性的航空发动机对象,提出一种综合模糊推理、神经网络自适应和PID简单控制各自优点的控制方案.在改进模糊PID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智能型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并提出离线混沌蚁群优化与在线误差反传调整相结合的优化方法.应用具有良好泛化能力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系统辨识,对某型航空发动机进行了设计点处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满意的动、静态性能和较好的鲁棒性,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民航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民航安全检查是民航管理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风险评价模型,指导民航安全检查的管理工作,已成为民航管理者的迫切需求.将BP神经网络模型引入民航安全管理,在分析民航安检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安检系统的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0.
The dynamical and chemical effects of the Galactic Wind are discussed. This wind is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pressure gradient of the Cosmic Rays. Assuming the latter to be accelerated in the Supernova Remnants of the disk which at the same time produce the Hot Interstellar Medium, it is argued that the gas removed by the wind is enriched in the nucleosynthesis products of Supernova explosions. Therefore the moderate mass loss through this wind should still be able to remove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metals, opening the way for stars to produce more metals than observed in the disk, by e.g. assuming a Salpeter-type stellar initial mass function beyond a few Solar masses. The wind also allows a global, physically appealing interpretation of Cosmic Ray propagation and escape from the Galaxy. In addition the spiral structure of the disk induces periodic pressure waves in the expanding wind that become a sawtooth shock wave train at large distances which can re-accelerate “knee” particles coming from the disk sources. This new Galactic Cosmic Ray component can reach energies of a few×1018 eV and may contribute to the juncture between the particles of Galactic and extragalactic origin in the observed overall Cosmic Ray spectr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