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航空   364篇
航天技术   116篇
综合类   54篇
航天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With 4 GPS receivers located in the equatorial anomaly region in southeast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a grid-based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GPS satellites and receivers bias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derive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with time resolution of 15 min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1° by 3.5° in latitude and longitude. By assuming that the TEC is identical at any point within a given grid block and the biases do not vary within a day, the algorithm arranges unknown biases and TECs with slant path TEC from the 4 receivers’ observations into a set of equations. Then the instrumental biases and the TECs a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fitting techniqu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is examined by applying it to the GPS receiver chain observations selected from 16 geomagnetically quiet days in four seasons of 2006. It is found that the fitting agrees with the data very well, with goodness of fit ranging from 0.452 TECU to 1.914 TECU. Having a mean of 0.9 ns,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for most of the GPS satellite biases are less than 1.0 ns for the 16 days. The GPS receiver biases are more stable than that of the GPS satellite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n the 4 receiver bias is from 0.370 ns to 0.855 ns, with a mean of 0.5 ns. Moreover, the instrumental biase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derived from CODE and JPL with independent methods. The typical precision of the derived TEC is 5 TECU by a conservative estim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valid and qualified for small scale GPS network.  相似文献   
52.
半球谐振子的寿命和损伤是直接影响高精度半球谐振陀螺使用时长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加工的半球谐振子所用的熔融石英玻璃材料主要依靠进口,采用传统的疲劳寿命实验确定方法成本过于昂贵,因此需要利用疲劳分析软件对半球谐振子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半球谐振陀螺应力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熔融石英半球谐振子进行应力分析仿真,确定因残余应力所引起的疲劳危险部位,并在疲劳部位进行裂纹扩展分析,得到 、 和 型应力强度因子,以使在半球谐振子结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对易疲劳的部位进行有效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53.
光学激波管是进行抗爆结构试验研究的一种新型动载设备,它除具有常规激波管的通过电测手段测试试验结构物上一点或多点的应力、应变、速度等力学参数外,其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光测手段能够拍摄试验结构物在冲击波动压作用下连续变化的过程和被破坏形态的清晰物理图像,进行地下结构的抗爆研究。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用于地下结构抗爆试验研究用的光学激波管设备的构造和测试手段以及设备调试和应用试验的情况,最后还公布了用该设备拍摄到的激波进入通道后波后新物理现象的彩色波动照片及用该设备做的部分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4.
本文利用位错理论和夹杂理论研究了Ⅰ型裂纹前方的位错塞积群和氢气团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求得了塞积群的位借密度、应力集中系数和裂纹扩展速率。所得结果表明,氢气团促进裂纹尖端位猪源开动,即促进滞后塑性变形,提高塞积群的应力集中系数,引起材料脆化,促进微裂纹核形成。  相似文献   
55.
理论门槛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应力强度因子门槛值△Kth的重要性,讨论了理论门槛值的概念,分析了工程门槛值的局限性,提出了理论槛值的求解方法,实例分析显示了理论门槛值研究,无论对于工程应用或理论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本文对狭义相对论同时性的相对性观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狭义相对论在同时性的相对性问题的分析上有逻辑上的错误。关于同时性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个不同于相对论的观点,并与相对论的观点进行了比较。自1887年沃依格特(Voigt)给出了洛伦兹变换式,该变换式在近代物理学上起着重要作用,相对论在数学上就是以该变换式为基础的。但是,100多年来还无人对它作出物理解释,本文对洛伦兹变换式作出了明确的物理解释,并得出了在同一惯性参考系内,与一个事件相联系的静止点与运动点之间以洛伦兹变换式相联系的重要结论。它与相对论将洛伦兹变换作为两个作相对运动的惯性坐标系间事件的坐标变换式有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57.
郭书祥 《强度与环境》1997,(4):11-17,21
在确定性袭纹扩展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疲劳裂纹扩展的随机模型。考虑裂纹扩展引起的强度衰减,建立了实用的动态可靠性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58.
脉冲电流在塑性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时通入脉冲电流,在力学性能方面:材料的流变应力下降、塑性变形能力提高,同时有助于内部裂纹的止裂甚至愈合;在微观效应方面:电流的引入可以改善组织状态,加快再结晶过程,细化晶粒。在自阻加热工艺中,电流直接对坯料加热,降低了能耗,电流加热速度快,提高成形效率。举例说明了电流在热冲压技术、轧制技术和超塑成形技术等塑性加工工艺中的应用。在节能和高效成为材料加工领域主题的今天,脉冲电流在塑性加工领域的应用可以有力地推动尖端制造业,尤其是航空航天制造产业的发展。大量研究也已证明脉冲电流在材料加工领域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采用扫描电镜原位观测的方法,动态跟踪观察拉伸载荷作用下航空发动机轴类超高强度钢MA250中不同形状和尺寸的TiN夹杂导致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微观行为,从微观角度分析拉伸载荷作用下夹杂物的几何长轴与外加载荷方向成不同角度时裂纹的萌生方式.同时讨论TiN夹杂中第一条裂纹萌生所需的应力与夹杂物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夹杂物面积越大,第一条裂纹萌生所需的应力越小.  相似文献   
60.
针对现代导航着陆系统附近电磁环境复杂及机场可用空间的日益缩小的现状,提出了用电磁环境建模和仿真的方法来预测和分析电磁散射对着陆系统影响.根据这一方法可以计算出飞机在进近路径上各点的导航参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其仿真结果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