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154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刘赫  唐兄彬 《火箭推进》2011,37(5):57-62
铸铝合金异型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问题广泛存在,而残余应力是引起变形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框架类产品的设计结构入手,分析残余应力与产品变形间的关系,结合振动时效工艺机理,重点详述了利用振动时效消除铸铝合金框架类产品变形工艺。试验表明,振动时效可显著消除铸铝合金框架件变形。  相似文献   
42.
刘波  杨晰琼  曹志远  张鹏 《推进技术》2014,35(11):1461-1468
为探索带分流叶片离心压气机的优化方法,进一步提高气动性能,建立带分流叶片离心压气机优化系统:运用Bézier函数建立叶型的参数化表征方法,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目标函数和几何优化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结合遗传算法求解优化命题。为验证系统可行性,以极大化等熵效率为优化目标,针对带分流叶片的离心压气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优化系统明显提高带分流叶片离心压气机的气动性能,优化后设计点等熵效率提高3.68%,压比提高0.506,设计转速下全工况范围内效率明显提升,综合稳定裕度增大;优化后90%,50%叶高波前马赫数有明显降低,前缘激波有所减弱,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引起的损失减小,二次流得到抑制,叶尖通道内大范围低速区明显消退;叶片载荷重新分配,分流叶片载荷一部分转移至主叶片。  相似文献   
43.
高温合金整体叶轮铸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评述了高温合金整体叶轮铸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高温合金整体叶轮铸造合金材料的发展,重点阐述了高温合金整体叶轮细晶铸造技术及双性能整体叶轮铸造技术,并指出了高温合金整体叶轮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铸件的结构工艺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  杨莉  周铁涛 《航空学报》2000,21(3):222-225
基于有限差分法,分别采用模数法和近似传热法实现了对任意形状铸件凝固时间的快速计算,由此可获得铸件的热节分布规律,为设计人员从铸件结构工艺性的角度校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为铸造工艺人员设计铸件的补缩系统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对航空铸件进行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在改进铸件开发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长细比大的管形装药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的侵蚀燃烧和滞点漂移现象,视燃烧产物为准定常流动,使用分段解析法,进行内流场的数据模拟,并对滞点漂移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46.
对浇注火箭固体推进剂,药浆固化升温是一个不稳定的传热过程。发动机尺寸愈大,固化升温时间愈长。本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传热时间,根据实验获得药浆固化时的热性质参数和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得到发动机尺寸、升温时间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介绍了一种Z1Cr18Ni9Ti零件的制造方法,即用铸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材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效的熔炼和铸造工艺。  相似文献   
48.
采用振动浇注技术克服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在真空花板浇注过程出现的缺陷,并对6种高粘度丁羟推进剂配方进行了浇注实验研究,给出适用的振动频率和加速度范围。该浇注技术已应用于小型发动机装药生产中,成品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49.
含天然与人工内部缺陷轮盘裂纹扩展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达到应用人工内部缺陷获得轮盘裂纹扩展特性,开展了含天然与人工内部缺陷轮盘高速旋转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对比试验,并通过无损检测分析、断口分析研究了裂纹扩展特性的差异,提出了含人工缺陷轮盘损伤容限分析思路。无损检测更易识别人工内部缺陷的特征及其变化;人工缺陷区呈碎裂状,有大量的晶间断裂,与天然缺陷区有明显差异;非缺陷区两者无明显差异。天然与人工缺陷区的裂纹扩展速率分别为0.2-0.4μm/次、0.6-1.2μm/次,均远大于基体材料理论值;1#盘加载突变区外断口反推寿命与第二加载阶段循环数的最大误差是12%;2#盘缺陷区外断口反推寿命占总循环数的44.9%-51.9%。基于人工缺陷区定义初始裂纹,排除人工与天然缺陷差异的影响,可获得轮盘裂纹扩展特性。  相似文献   
50.
To expand the stable operating range of compressors,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flow instability at low flow rates is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stall and surge in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with a variable vaned diffuser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where the diffuser blade setting angle can be adjusted. Many dynamic pressure transducers are mounted on the casing surface of the compressor. From the design condition to surge, dynamic pressure data is recorded throughout the gradual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signal developing status, the typical modes of compressor instability are defined in detail, such as stall, mild surge, and deep surge. A relatively high-frequency stall wave originates in the impeller and propagates to the diffuser, and finally stimulates a deep surge in the compressor. The compressor behavior during surge differs at different diffuser vane angles. When the diffuser vane angle is adjusted, both the unstable form and the core factor affecting the overall machine stability change. A specific indicator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instability of each component in a compressor, 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region for stability extens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a holed casing treatment, in different compressor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