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46篇
航空   529篇
航天技术   128篇
综合类   117篇
航天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51.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better exploring the function of green producers in the closed aquatic biological life support system, the condition of dynamic O2 evolu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yclic electron flow around photosystem I (CEF-PSI) in long-term ground batch culture of Euglena gracilis wer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ear electron flow (LEF) and CEF-PSI was revealed, the function of CEF-PSI was investigated. Excellent consistency in O2 evolution pattern was observed in cultures grown in both closed and open containers, O2 evolution was strictly suppressed in phase 1, but the rate of i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hase 2. CEF-PSI was proposed to be active during the whole course of cultivation, even in the declining phase 3, it still operated at the extent of 47–55%.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F and CEF-PSI is not only competition but also reciprocity. CEF-PSI was proposed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siderable growth in phase 1; it was also sugges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photosystem II (PSII) photoinhibition at the greatly enhanced level (approximately 80–95%) on the 2nd day. Our results in this research suggest that E. gracilis had very particular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e strict O2 evolution suppression in the initial culture phase might be a special light acclimation behavior, and CEF-PSI could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is kind of adaptation to the changeable ligh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52.
塑料、纺织品、皮革制品及食品中残留的有机锡化合物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必须对其种类及含量进行准确检测,气质联用色谱法南于其具有高灵敏度和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在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及确证方面应用比较广泛。对GC—MS法在有机锡化合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作了综述,介绍了有机锡的种类、限定以及GC—MS法住塑料制品、纺织品及食品检测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3.
阐述数控铣削加工技术中几种典型对刀操作方法,对在对刀过程中主要功能模块做概述性的描述,并对它在数控程序编程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54.
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时需要进行双向摇摆,本项目设计了一套测控系统与配套的伺服机构控制器进行对接,完成伺服机构驱动控制、数字和模拟量参数测量、摇摆指令文件编制、试验数据分析、能源动力供给等功能.该系统基于1553B总线,使用冗余总线结构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与伺服机构控制器对接后进行地面联试和热试车考验.结果证明研制的测控系统各项功能、指标满足试车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455.
建立了五轴数控加工刀轨光顺优化模型,改善了线性插补方式下拐角过渡运动中的机床加速度情况。考虑了5个轴加速能力的差异,以轴加速度比,即轴实际达到的最大加速度与其允许最大加速度的比值,来衡量轴的加速度情况,以5个轴加速度比的平方平均数在整体上衡量机床的加速度情况,降低该值可提高机床运动平稳性。采用最短距离线法在初始刀轨的各切触点处建立了刀轴偏航角和俯仰角的可行域,使光顺后的刀轨满足残高和无过切要求。实例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光顺五轴数控加工刀轨,改善机床加速度情况,提高机床运动平稳性。   相似文献   
456.
以最新公布的北斗B2频点卫星导 航信号为研究对象,针对捕获过程中采样点数过多,计算量大引起的软件接收机捕获速度慢 、不易于硬件实现的缺点,在对传统的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北斗B2信号 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平均相关算法的快速捕获方法。该算法通过平均采样将相关运 算的点数由11 428降至2 048,由于平均采样过程中,叠加的采样点数没有跨越符号位,因此 不会引起信号能量的损耗,采用了最大峰值和次大峰值的比值(Peak-to-peak radio, PPR) 对该算法的捕获性能进行量化分析。利用 仿真信号源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和传统的捕获算法相比,两者捕获灵敏 度基本相同,但前者的运算量减少了近一半,而且2 048点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比11 428点FFT更利于硬件实现,因此有助于满足软件接收机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57.
通过对3505945系列空气涡轮起动机漏油失效的子部件更换种类、使用时间进行研究,并对不同修理厂家进行归类分析,针对修后使用时间差异,整理分析更换的失效部件,探讨有效预防机制。发现在漏油失效模式下,若同时更换碳封严的动静封严,可大幅提高起动机的使用寿命,节约维修成本,并对在大修模式下起动机同时更换动静封严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8.
一种腿臂融合四足机器人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腿臂融合的四足机器人,其具有腿臂功能复用的分支,不仅可以实现行走,还可以进行操作。对该机器人的行走模式和操作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机器人单腿运动学模型,推导出机身整体的逆运动学;其次,对腿臂功能复用分支的5自由度操作臂模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提出了欠自由度操作臂保证末端位置和末端姿态2种情况下的逆运动学最优求解方法,并分别给出了位置或姿态偏差;然后,建立了支撑面、支撑腿、本体、操作臂所组成的串并混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利用本体位移补偿操作臂末端位置偏差,从而实现操作臂末端精确操作;最后,对机器人本体、操作臂以及串并混联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了仿真,并利用实验验证了该机器人腿行走和臂操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459.
本文介绍了基于串口时统和PCICCP硬件设备的测控计算机系统系统软件中的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介绍了驱动程序与硬件设备的接口,驱动程序模块设计以及主要模块的编程实现。这两个驱动程序模块划分清晰,代码执行高效,运行稳定可靠,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460.
针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热平衡试验中面临的难题,在分析以往国内外航天器热平衡试验技术现状基础上,依据验证充分、有效与全面的原则,构建出一套探测器热平衡试验方案,提出一种基于“专用红外吸收式空间外热流模拟方式”的热平衡试验方法,设计了典型试验工况,同时优化了试验技术流程。地面热平衡试验结果结合在轨飞行数据表明:热平衡试验方案能够有效验证热控设计的正确性,专用红外吸收式外热流模拟装置偏差造成的温度影响不超过2℃,热平衡试验工况设置合理,技术流程优化,热分析模型相关性工作可使热分析模型更加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