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2篇 |
免费 | 537篇 |
国内免费 | 32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193篇 |
航天技术 | 220篇 |
综合类 | 308篇 |
航天 | 3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针对舰炮在使用过程中,炮塔座圈经常出现的摩擦磨损问题,通过 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了后坐缓冲装置对炮塔座圈接触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 FORTRAN编程语言进行弹流润滑分析计算,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及座圈转速对炮塔座圈润滑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安装后坐缓冲装置后,炮塔座圈油膜压力减小而油膜厚度增大;随着转速的增加,油膜压力几乎不变,油膜厚度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膜压力变小,油膜厚度变大。揭示了舰炮在特定工作情况下的温度及转速的合理范围,有助于提升舰炮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792.
流体推力矢量技术不采用机械偏转,以流动控制方式实现推力转向,有望成为一种更加高效的推力矢量控制方法。目前实现流体推力矢量的主要方法有激波矢量法、双喉道方法、逆流控制方法和同向流方法等,对以上方法选择具有共性的计算与试验数据,对喷管的推力矢量效率、推力损失和流量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激波矢量方法、双喉道方法和逆流方法能够在大落压比范围内(NPR=1.89~10)实现推力矢量控制,并且具有俯仰/偏航耦合甚至多轴控制的潜力。相比激波矢量法和逆流方法,双喉道和同向流方法在减少推力损失和提高矢量效率上占有优势,不足之处是双喉道方法对喉道进行控制限制了流量系数,而同向流方法的适用落压比范围受到严重限制。为寻求更加高效的矢量喷管技术,国内外相继发展了多种新概念流体推力矢量方法,对每种方法的控制原理、潜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挑战进行了探讨,新方法着眼于从喷流出口下游进行控制,对主流的干扰很小,值得深入研究,同时也为流体推力矢量的下一步研究方向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93.
794.
通过研究求解描述跨流域三维绕流问题的Boltzmann模型方程气体运动论耦合迭代数值格式,分析气体运动论数值计算方法的内在并行性;从变量依赖关系、数据通信与并行可扩展性三方面开展基于离散速度空间区域分解计算的研究,发展求解稀薄流到连续流跨流域三维复杂绕流问题的并行算法。通过对不同Knudsen数、不同马赫数、不同攻角三维球体及返回舱绕流的并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吻合较好。研究表明,该并行算法负载平衡和并行可扩展性较好,对不同并行计算机系统具有很好适应性,显示直接求解分子速度分布函数的气体运动论计算方法有良好的并行计算特性。 相似文献
795.
796.
为探究不同轴向非均匀凹槽间隙控制泄漏流动的效果和机理,采用实验与数值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种间隙条件下的叶顶凹槽结合渐缩型间隙、均匀型间隙和渐扩型间隙方案对涡轮叶顶泄漏流动的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泄漏流流量与控制叶栅总压损失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渐扩型间隙增大了26.7%的泄漏流流量,但在小间隙和大间隙条件下分别减小了2.44%和3.53%的总压损失;渐扩间隙减小总压损失,是通过有效减小通道涡在节距向和展向的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泄漏涡在节距向的尺度实现的;渐扩间隙减小通道涡和泄漏涡的尺度,其原理在于渐扩间隙的布置增强了凹槽内的径向流动,使压力面再附线更靠近叶片,吸力面泄漏涡分离线位置更靠后,从而抑制了泄漏流动。 相似文献
797.
基于被动二次流的射流偏转比例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射流偏转比例控制一直是流体式推力矢量(FTV)技术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研制了一种二元流体式推力矢量喷管,采用能量消耗极小的被动二次流与Conada壁面相结合的方式对低速主射流进行矢量偏转控制,通过改变喷管控制缝入口面积实现了主射流偏转的连续比例控制。对低速主射流两侧控制缝压力和射流偏转角进行测量,获得了主射流偏转角随两侧控制缝压力差系数变化的控制规律曲线。结果表明:低速主射流最大偏转角达到19°,在偏转范围内控制曲线分为敏感区和迟钝区。敏感区的控制曲线近似线性,斜率较大,范围约为±15°;而迟钝区的控制曲线斜率较小,在两侧15°~19°的范围内。该结果证实了主射流两侧的压力差是造成其偏转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98.
大子午扩张涡轮端壁二次流与热负荷之间的关系,对于端壁冷却非常重要。本文采用几何约化法,对某1.5级大子午扩张涡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大子午扩张涡轮上端壁非定常流动和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大子午扩张涡轮上通道涡尺度较大且位置发生改变,沿径向向下移动约20%叶高;R1出口泄漏涡、通道涡和尾迹是造成S2流动和传热非定常性的主要因素;传热与二次流密切相关,对传热研究必须与流动相结合。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对大子午扩张涡轮端壁非定常流动和传热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99.
为研究颗粒相对固体火箭发动机(SRM)稳定性的影响,在考虑颗粒燃烧和两相间耦合的条件下时模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部多相湍流进行了大涡模拟.结果发现:在颗粒相的作用下,发动机上游形成了强度很小的小尺度湍流;在主燃烧室可观察到颗粒相具抑制大尺度湍流向流场核心区和近壁区渗透的作用,抑制作用受颗粒大小和含量的影响.颗粒相可增加小尺度的湍流扰动,但同时也抑制了主燃烧室内大尺度湍流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00.
采用标准 k-ε和非线性 k-ε模型对二维直通道及小曲率弯道中的剪切流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后得到 :由于非线性 k-ε模型考虑了流体变形与应力关系中的非线性项,因而能正确地反映湍流各向异性,能正确预测二维剪切流中湍流强度及湍流动能等参数的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