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342篇
航空   1427篇
航天技术   128篇
综合类   110篇
航天   47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温应变接触式测量精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结构热强度、热疲劳等问题的研究需要高温应变的精准测量。利用自主研制的自由框架丝栅式高温应变片开展结构高温应变测量精度影响因素研究,结合应变片结构与测量原理,建立高温应变片应变信息传递以及分布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被测构件与敏感栅丝表面应变场的分布情况,确定高温应变片尺寸参数与使用参数对应变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为应变片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依据。提出了合适的丝栅式应变片结构参数,并利用高温应变片实验进行验证,确定了高温接触式应变测量精度影响因素,降低环节敏感性,提高高温应变测量精度,并可为其他形式的应变片的测量精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地外天体起飞的真空羽流导引技术研究方案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的发展,探测器的地外天体发射起飞越来越多。发动机喷射的羽流所诱发的冲击振动以及反溅气流对上升级的气动力干扰,均对探测器的起飞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对探测器产生一定的热冲击效应。文章结合真空羽流场的流动特点和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地外天体起飞的真空羽流导引技术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针对羽流导引方案,采用数值仿真和地面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分析,确定了最优方案。真空羽流导引技术研究方案在某型号项目中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本研究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3.
电推进真空热环境试验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推进是空间任务的重要推进手段,也是急需发展的空间技术之一。为了评价电推进装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在地面开展各种验证试验,其中有热环境试验。文章对电推进装置的热环境试验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跟踪研究,结合国外热环境模拟设备的研制使用情况,梳理出热环境试验相关的关键技术,就我国电推进热环境试验技术和试验设备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石蜡驱动器是当前空间非火工驱动器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空间石蜡驱动器主要采用弹性鞘挤压原理,具有摩擦力大、驱动力小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发展了活塞式空间大载荷石蜡驱动器,该驱动器通过活塞结构有效增大了石蜡液压对驱动杆的作用面积,大幅提高了驱动力;通过双层密封设计和复位弹簧设计,确保了驱动器的密封及复位性能。为了验证该方案,完成了原理样机的制造,开展了摩擦力测试、功能测试、寿命测试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载荷范围为85~165 N的复位弹簧能推动活塞克服系统摩擦力进行复位,保证了驱动器的自动复位功能;在额定功率40 W(额定电压12 V)下,驱动器的输出位移为6.9 mm,响应时间为20 min,驱动力超过300 N。寿命试验表明,该驱动器寿命超过100次,多次输出位移稳定性好(7 mm左右波动);驱动器密封性能优秀,经历100次作动后,未发现石蜡泄漏。  相似文献   
995.
胡晨  魏大盛  王延荣 《推进技术》2018,39(5):1099-1104
为了研究FGH97粉末高温合金的塑性诱导裂纹闭合现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FGH97紧凑拉伸试样的裂纹扩展和裂纹闭合效应,考察了裂纹尖端单元尺寸、本构模型和节点释放周期对闭合比的影响,提出了修正闭合比和修正有效应力强度因子范围的概念,同时进行了寿命预测并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裂纹尖端单元尺寸从40μm减小至3μm,闭合比逐渐增大至收敛。各向同性硬化模型的闭合比约为0.51,随动硬化模型的闭合比约为0.44,Chaboche模型的闭合比约为0.48,闭合比的大小可以用裂纹尖端压缩应力区域尺寸反映。随着节点释放间隔周期数的增加,压缩应力区域尺寸和闭合比逐渐降低。裂纹扩展试验结果表明:根据修正有效应力强度因子范围进行寿命预测,与试验结果偏差为3.86%。  相似文献   
996.
胡殿印  李金俊  邓珊  高晔  王荣桥 《推进技术》2018,39(7):1590-1596
为了获取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eening,LSP)过程中最佳工艺参数,利用ABAQUS/EXPLICIT软件,对搭接率、光斑尺寸、峰值压力和脉冲宽度4个关键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最大残余拉应力、表面平均残余压应力及残余压应力层深度为优化目标,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代理模型(Radial Basis Function,RBF)和遗传算法(GA)(包括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相邻培养式遗传算法(NCGA)、自适应变异遗传算法(AMGA))相结合的方法对这4个工艺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得到了最优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AMGA所得的表面平均残余压应力绝对值比NSGA-II所得高22.9MPa,比NCGA所得高59.4MPa。优化后最大残余拉应力降低了6.99%,表面平均残余压应力提高了9.78%,表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PBT钝感高能推进剂高温力学性能调节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业炜  仉玉成  童丽伦 《推进技术》2018,39(11):2595-2600
为了改善PBT类型钝感高能推进剂的高温力学性能,分析了推进剂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中性键合剂粒度、用量以及固化网络交联分子量对高温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组合键合剂技术(中性键合剂+醇胺键合剂)在三种不同燃速(高燃速、中燃速、低燃速)配方中的使用效果。研究表明:(1)醇胺键合剂对HMX粒子表面缺乏有效的化学键合,HMX能部分溶解在极性增塑剂A3中,形成软界面层,这两点使得试样拉伸过程中HMX的表面容易"脱湿",影响高温力学性能。(2)通过调整固化参数和交联剂用量,控制交联分子量,优化固化网络,并结合组合键合剂技术,能获得高、低、常温力学性能优良的PBT钝感高能推进剂配方,当NPBA的用量为0.08%~0.10%,交联分子量Mc达到8000~10000时,推进剂的高温抗拉强度大于550kPa,伸长率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998.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是一种利用真空条件下放电电弧烧蚀阴极材料产生较高电离度的高速等离子体,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喷出以产生推力的微型电推力器。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磁场设计是推力器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将影响推力器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性能。分别采用多匝通电螺线管计算公式、二维和三维数值仿真完成磁路设计,磁感应强度随线圈电流和线圈匝数增加而变大;当线圈电流15A、线圈匝数为600匝时,放电通道中心线磁感应强度最大值超过0.3T;采用特斯拉计测量磁感应强度,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吻合较好。最后采用时间飞行法(TOF)测得等离子体速度随磁场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常用合金化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晶界(GB)的偏析及其相互作用。选取2种类型的晶界结构进行研究:密排的晶界和较疏松的晶界。溶解能计算表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5晶界上均有明显的偏析行为,而在∑3晶界上的偏析现象不明显。通过计算常用过渡族合金化元素与非金属杂质C、H、O、N、B在各自最稳定位置的相互作用能,发现Ru、Re、W和Ta对O有强烈的排斥作用,因此对晶界抗氧化有益处;Ta排斥H,有抗晶界氢脆的效果。通过对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晶界上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为Ni合金的晶界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方法制得NiCoCrAlY/NiCr微层板。研究了NiCoCrAlY/NiCr微层板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并采用SEM观察和分析了样件的拉伸断口。结果表明:由于微层界面的存在,微层板表现出良好的高温延迟断裂特性,材料的断裂强度在600%:时达到最佳;随着温度的升高,断裂方式由沿晶脆性断裂为主逐步过渡到沿晶脆性断裂和部分的韧窝韧性断裂的混合断裂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