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0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航空   1383篇
航天技术   154篇
综合类   670篇
航天   15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热色液晶定量测热显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热色液晶定量测热显示技术的特点和实施方法,给出了在等熵压缩等炮风洞中进行的测热实验的初步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82.
高超声速风洞子母弹分离干扰测力试验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83.
二元风洞侧壁边界层引发的展向不均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二元风洞试验段中的侧壁边界层引起的流动展向不均匀性。在理论上找到了展向速度分布函数,从而为定量处理展向不均匀性提供了依据。最后,结合侧壁抽吸简单谈了展向不均匀性效应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984.
通常情况下,常规船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在运动中约需4小时实现初始对准与标定。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快速初始对准与标定方法,应用此方法的船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有三个光纤陀螺与三个常规加速度主。  相似文献   
985.
在NF-3风洞中对对外形构造简单而又很有实用价值的矩形翼和环形翼两种翼式航行器的低速纵向流体动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简介了进行两种翼式航行器研究的模型、实验设备与测试仪器的概况,并对两种翼式航行器的升力、升阻和力矩特性三方而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结构表明,环翼航行器的升阻特性明显地优于矩形翼航行器。  相似文献   
986.
低速大尺寸传热风洞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行航空发动机内特别是叶轮机械内的边界层、传热和气膜冷却研究,设计、建造了大尺寸低速回流式风洞。描述了风洞结构和设计中考虑的主要问题。风洞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试验段中的气流达到很高的均匀度,不用紊流发生器时可达到很低的紊流度,试验板上的边界层参数和换热系数都和公认的关系式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87.
凌云沛  张华  刘坚 《航空学报》1989,10(2):9-14
 本文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DT-1甲型引射式前导性跨音速风洞的研究工作,包括风洞实验段动态气流品质及引射效率(GT/Gj)等方面。在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后,表征实验段脉动压力的参数值达到或接近Lowson公式和Mabey准则所给出的值,使风洞这类性能进入世界同类研究的先进行列。引射效率和气流的湍流度也达到相当好的水平。实验研究还表明引射驱动方式应用于跨音速风洞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988.
跨音速风洞实验段中气流的加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锋 《航空学报》1989,10(2):73-75
 在跨音速实验段的加速段的设计中存在这样的矛盾,即若要流场均匀则加速段长;若希望加速段短,则会加速过快而出现过膨胀现象。目前,实验研究不能给出可供设计用的一般规律。通过分析,本文试图找出其规律。1.加速段开闭比的分布规律 喷管的扩张段和跨音速实验段的加速段均可将音速气流加速到超音速,两种加速方法从结构上看不同,但膨胀加速的机理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989.
无约束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对摄像机和投影仪的摆放有严格的要求或者标定过程较为复杂。本文根据光平面的概念通过增加光平面的参考点和法向量参数,使摄像机和投影仪之间位置无约束并简化标定过程,对这一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这一方法在实现上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