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60篇
航空   950篇
航天技术   127篇
综合类   113篇
航天   1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短环形燃烧室火焰筒冷却缝槽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缝槽结构尺寸和形位公差对壁温,强度和寿命的影响,给出了缝槽参数及其公差范围,并根据试验结果指出了这种设计技术在解决壁温过高问题上的突破性意义,从而肯定了它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本文叙述了采用正交网格的有限差分法程序进行燃烧室三维数值计算时,其计算域边界处理自动化的必要性,网格划分、阶梯壁产生的约束条件,以及程序设计的一些数学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应用本程序对某型发动机火焰筒计算域边界i,j方向平面网格划分和边界阶梯化图形,以及k向方向分布图形。  相似文献   
63.
火焰筒头部二次冲压加工裂纹是由于一次冲压前表面清漆层未除净,在热处理时产生增碳层,从而降低了塑性而导致的增碳层冲压变形裂纹。  相似文献   
64.
从粘性不可压扰动方程一阶改型形式出发,对其实现了高精度对称紧致差分离散,就导出的扰动线性特征值问题给出了一个高铲双重迭代局部解法,以相同精度将特征值和特征函数同时得到。通过不可平面Poiseuille流时间稳定性算例详细对比显示了算法良好的谱分辨能力和较弱的网格依赖性,并结合复矩阵广义特征隐式移QZ算法获取了一个 扰动特征值谱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5.
畅小户 《红旗技术》1999,(1):32-32,37
针对铝合金结构盐浴钎焊局部未焊透现象,采用了相应的火焰钎焊工艺,经实际应用,焊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6.
土春 《航空发动机》2006,32(3):30-30
GE公司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技术经历了单环腔燃烧室→双环腔燃烧室→双环预混(TAPS)燃烧室的发展过程;GENX发动机采用了在TECH56技术计划下研制并验证的最先进的双环预混燃烧室。  相似文献   
67.
高温升火焰筒壁面及头部复合冷却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燃烧室火焰筒壁面采用冲击+逆向对流+气膜冷却技术,火焰筒头部采用冲击+对流冷却技术。本文通过计算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火焰筒的冷却设计基本合理、可行,经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后。可作为高温升燃烧室火焰筒的优选设计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8.
凹腔火焰稳定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猛  王振国 《航空学报》2006,27(4):556-560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式实验中,模拟马赫数1.92、静温509K、静压86.6kPa来流,采用等截面燃烧室构型,利用推力测量系统对不同结构尺寸的开式凹腔火焰稳定器的冷流阻力和热试阻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深度分别为10,15,20mm,长深比4~10,后壁倾斜角18°~60°的凹腔火焰稳定器的冷流阻力比较,实验表明凹腔火焰稳定器的冷流阻力与凹腔深度成正比;也与凹腔长深比成正比;并随后壁倾斜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30°~60°范围内应存在一个角度使得冷流阻力最小。实验还以氢气为燃料,利用火花塞点火器进行点火,在燃烧模态下对不同喷注位置、不同当量比时的凹腔火焰稳定器阻力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凹腔火焰稳定器的热试阻力比冷流阻力小,且受燃料喷注方式的影响较大;在实际超燃冲压发动机工况下,凹腔火焰稳定器的阻力随着当量比的增加而减小,并最终会表现为正推力。  相似文献   
69.
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口面参数选择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姝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5,26(3):268-275
为了提高飞行器的隐身性能和降低其迎风阻力,采用具有平面腹部的低雷达截面外形机身与埋入式进气道的组合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但迄今尚未有成熟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设计方法可供借鉴,为此对平面埋入式进气道口面参数进行了组合对比研究,旨在通过口面参数的选择来改善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组口面参数设计了一梯形进口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方案,并进行了高速风洞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进口侧棱决定了所产生的卷吸涡的强度,而前唇口导流角决定了进口段的横向压力梯度,两者均是驱动主流进入进气道内部的关键因素,为此对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周向畸变指数均有着重要影响;后唇口型线特征参数对进气道出口总压高低压区的分布起着调节作用,为此可以作为控制周向畸变指数的一种辅助措施。(2)合适的口面参数能明显改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性能。选取23°导流角、4°侧棱角以及30°后唇口型线特征参数组合进行了方案设计和风洞试验验证,在Ma0=0.7,α=-2°~8°,β=0°~2°的范围内,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在0.920~0.952之间,周向畸变指数在1.142%~2.237%之间,达到了实用水平。(3)研究范围内,攻角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周向畸变指数,而小角度侧滑时对出口流场畸变的影响不大,不仅未下降,反而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70.
为了探讨喷丸、喷砂与HVOF WC-17Co涂层表面完整性对Ti5Al5Mo5V1Cr1Fe(TC18)钛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面粗糙度仪、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应力测试仪等分析了喷丸、喷砂及其复合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WC-17Co涂层的表面完整性,利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研究了上述表面处理对TC18钛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丸预处理比喷砂预处理能够使TC18钛合金表面获得更好的表面完整性,因而显著提高了TC18钛合金的疲劳抗力,而喷砂处理对TC18钛合金疲劳抗力无明显影响。喷丸后进行HVOF WC-17Co涂层处理使TC18钛合金疲劳寿命提高6倍,原因归于喷丸层内仍保留数值较大、分布较深的残余压应力,有效延缓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早期扩展。喷砂后进行HVOF WC-17Co涂层处理使TC18钛合金疲劳抗力显著降低,原因是HVOF过程的高温效应使喷砂层内残余压应力场松弛,使喷砂表面缺口效应和损伤的不利影响作用突显,加之WC-17Co涂层韧性低、表面粗糙度大、存在孔洞型缺陷,不利于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