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0篇
航空   461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介绍了采用端弯技术对某型高压压气机的静子叶片重新设计后获得的良好效果,分析了端弯叶片对压气机特性的影响。提供了较详细的试验数据,对多级压气机设计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2.
本文提出用弹性体代替静液挤压工艺中高压液体挤压双金属杆新模式,给出挤压外软内硬双金属复合杆时速度场和挤压力等有关参数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3.
鼓包前缘静叶在跨声速压气机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屠宝锋  张凯 《推进技术》2016,37(7):1256-1262
为减小静叶吸力面表面的流动分离,提高压气机气动性能,对跨声速压气机的静子叶片进行鼓包前缘造型,研究鼓包前缘设计参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鼓包前缘使静叶表面静压重新分布,改善了流场结构;鼓包波峰产生的对涡结构能够抑制静叶吸力面附面层分离,减小分离区范围;50%叶高以下范围提高效率和总压比较为显著,50%叶高以上范围效率和总压比反而略有降低;在不降低压气机气动稳定性的前提下,效率和总压比分别提升约2%和0.5%,表明鼓包前缘静叶可提高压气机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14.
由导电率和硬度实验初步确定了2024铝合金的新时效制度本文对采用新时效制度处理的2024铝合金进行了拉伸试验研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和分析,证明了在收音机结构维修中,其静强度是满足适航要求的。  相似文献   
115.
简介了WCu40电极材料的研制工艺,着重分析了工艺参数对WCu40电有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陈晓明  孙绍山  陶呈纲  唐勇 《航空学报》2020,41(6):523487-523487
针对飞机初步设计阶段其放宽静稳定度(RSS)与电传飞控系统时间延迟边界之间的定量关系求解问题,以战斗机纵向短周期方程为基础,分析了飞控系统中的时间延迟因素,描述了放宽静稳定度与方程参数间的关系。并以等效输入延迟的形式构建了含飞控系统时间延迟的闭环系统特征方程,通过根轨迹趋势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确定了放宽静稳定度与飞控系统时间延迟边界的定量数值关系,同时探讨了舵效与动导的参数不确定性对所求时间延迟边界的影响。本文方法对飞机初步设计阶段飞控系统时间延迟指标和可放宽静稳定度边界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7.
118.
针对精密铣磨床的电主轴的使用需求,分析了动静压轴承的基本结构和使用工况,建立了动静压轴承静动特性参数的计算模型,静特性参数包括温升、流量、承载力和功耗,动特性参数为刚度。计算分析了结构参数半径间隙、节流孔径、宽径比和工况参数供油压力和工作转速对动静压轴承静动特性参数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层流模型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半径间隙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变量,对温升的影响较大,使温升降低了约77.6%,和节流孔径、宽径比相比半径间隙对动静压轴承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转速对动静压轴承的静动特性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温升和功耗的影响幅度较大,分别增长了初值的17.8倍和18.1倍,电主轴在高速工况下需有较好的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119.
张哲  王汉平  孙浩然  刘冬 《航空学报》2020,41(12):423789-423789
基于ANCF方法和摩擦力的NURBS表达算法,构建了考虑装配间隙、尺寸公差、关键件柔性、热影响以及接触摩擦等因素的复杂VSV调节机构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依据部件空间分布关系和参数化表述开发了VSV调节机构的快速自动化建模流程,大大提升了建模效率。分别对VSV调节机构的单级模拟气动实验及热态联调实验状态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VSV调节机构模型在阻滞力仿真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且气动力引起的摩擦力矩是造成机构阻滞力、角度调节迟滞和调节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气动力矩对机构阻滞力和角度迟滞影响不明显,关键件柔性对阻滞力影响较小,但却是调节精度降低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0.
为改善电动静液作动器(EHA)的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准自适应变阻尼滑模控制(DV-SMC)和PID控制的级联控制(CC)算法。所提算法将高阶EHA分为液压和机械2个低阶系统,分别对2个低阶系统采用了DV-SMC和双环PID控制策略。DV-SMC方法能够自适应调整滑模面阻尼。在起始阶段采用欠阻尼、末段自适应调节为过阻尼,从而在保证EHA快速性的同时也能够完全抑制超调现象。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讨论给出了DV-SMC滑模面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