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35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实战的实用性、经济性以及出口的可能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隐身飞机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2.
多波段对空情报雷达组网原则及四抗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对空情报雷达组网的基本原则 ,并对其四抗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老雷达进行技术改造和组网设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隐身是21世纪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突出特征之一,其军事优势和威慑力从美国的F-22上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与隐身技术相伴而生的反隐身技术也受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以雷达反隐身技术的现状和未来为主线,特别对未来反隐身技术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一一描述。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第四代战斗机的特点以及发展新一代战斗机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106.
国外反隐身技术发展综述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刘世良70年代初,美苏两国在投入巨资发展隐身技术的同时,却不得不再投入相当多的资金发展其反隐身技术,改造和加强现有的防御系统。1983年3月,为了对付洲际导弹、远程巡航导弹和隐身轰炸机,美国在战略防御计划中明确提...  相似文献   
107.
首先分析了新军事革命对空中对抗途径的影响,指出21世纪初的空中力量将由有人机和无人机混合组成。接着分析了无人机的发展趋势,指出国外在发展无人侦察机和有人战斗机的基础上,正在发展无人战斗机。  相似文献   
108.
隐身飞机所采用的隐身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外形 设计飞机时,应尽量减少飞机在雷达屏幕上的面积;减弱飞机表面反射的雷达波。这就要求将飞机表面做得非常光滑,尽量减少突起,也就是说,飞机的外形要干净。因为这样可以将照射到的雷达波反射到另外方向上去,使其收不到回波。如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著名的单座亚音速隐身战斗/攻击机F—117A,便是采用了独特的多面体外形设计,机翼和蝶形尾翼均采用菱形剖面,机身为两端尖削的飞行角锥体,机身框架上覆盖有平板型蒙皮,光滑融合过渡,发动机进气道和机身的顶部边缘与机翼前缘平行,尾喷口边缘与机翼后缘平行,整个飞机的外形都是由很多折面组成,使得雷达反射波集中在水平面的几个波束内,从而达到隐身目的。  相似文献   
109.
用于飞行器的强电离放电非平衡等离子体隐身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研究了等离子体临界电子密度、电子等离子体频率等参数对电磁波的折射、吸收、反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强电场电离放电方法,在放电间隙内产生高密度、高能量的电子,它足以电离氮、氧等气体,在飞行器表面形成具有一定梯度的高密度等离子体层,能够吸收、折射电磁波,衰减雷达散射面积达千余倍。该等离子体器件是一个很薄的组合件,仅有百余克重,可贴附在电磁波强散射部位和进气道壁上。此方法具有吸收频带宽、吸收率高等特点,有望成为机载微型等离子体产生器件。  相似文献   
110.
针对不同形式蜂窝夹层结构材料的雷达波吸收特性进行了初步试验探讨,着重于异型蜂窝芯材对雷达波的作用和其独特的吸波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