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6篇 |
免费 | 477篇 |
国内免费 | 35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800篇 |
航天技术 | 414篇 |
综合类 | 330篇 |
航天 | 6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56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在确定的函数关系(数学模型)中,因变量(输出量)随自变量(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完全由数学逻辑所确定,自变量到因变量的传递系数(灵敏系数)也可由因变量的标准差和自变量的标准差之比所决定,而与自变量的来历(测量的或者给定的)没有关系[1].本文根据这一基本原理,采用模拟自变量随机变化的方法,成功计算了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的测距固定偏差和比例偏差系数的测量不确定度,从而计算出测距标准差综合评定的扩展不确定度,同时解决了复杂的数学模型中多个输入量到输出量的灵敏系数和输出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52.
本文通过对两套采用优化叶型表面速度分布方法设计的“均匀加载”和“后加载”涡轮平面叶栅设计状态气动特性的比较,鉴别两种叶型的优劣,讨论了不同负荷分布叶栅的二次流影响,给出了影响叶型表面速度峰值、气流转捩点的参数。 试验结果表明,均匀加载叶栅的二次流影响较大。但由于其端壁二次流向二元区域渗透高度随工况马赫数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具有良好的跨音速特性。此外,两套叶栅叶片吸力面,气流转捩点不受进、出口马赫数影响,只受最大厚度位置制约;表面速度峰值对后加载叶栅而言只受进、出口马赫数影响,对均匀加载叶栅而言还要受攻角的影响,其值与进口马赫数成正比,与进口构造角成反比。 相似文献
253.
针对大多数现有的微多普勒分析理论难以解决空间群目标的监测与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提取目标运动特征的弹道中段群目标分辨方法。首先建立了多个具有滑动散射中心的旋转对称目标模型并得到其m-D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形态学图像处理方法抑制一维距离像旁瓣,然后提出了一种滑动窗轨迹跟踪的方法分离出各散射点相互交叉的m-D曲线,再对分离结果进行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Mode Decomposition, EMD),最后通过提取能够反映目标运动特征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实现了群目标分辨。仿真实验校验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54.
255.
为设计具有大行程与良好解耦特性的三平动微定位平台,提出了一种新型2T3R型运动副。基于2T3R型运动副,设计了三平动微定位平台的结构;采用非线性模型法建立了平台力-位移关系与丢失运动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平台固有频率的理论模型;采用目标规划法对三平动微定位平台进行了参数优化;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理论计算与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一阶固有频率为51.27 Hz,在1 mm运动行程内,x 、z 轴方向的丢失运动分别小于0.67%、0.20%,输入与输出完全解耦。研究结果证明了运动副、平台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及优化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7.
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粒径约为100~120μm的聚苯乙烯(PS)微球。通过在聚合过程中逐步取样,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光学显微镜(OM)等手段研究了样品在不同聚合时期中的微观形貌、粒径及其分布的情况,讨论了悬浮聚合制备大粒径PS微球的反应历程。结果表明:大粒径PS微球的悬浮聚合过程主要经历3阶段:液—液分散期、粒子增长期和粒子恒定期,在特定的聚合时期,微球的生长方式和微观形貌有显著不同。在不同生长时期内通过对聚合反应条件的选择性调节,可实现对最终PS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58.
259.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