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65篇
航空   664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91.
钻孔式气膜冷却火焰筒壁温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长青  董志锐 《航空学报》1991,12(3):206-209
本文以WP-7乙火焰筒为例,对钻孔式气膜冷却火焰筒壁温做数值计算 1.物理模型和热平衡方程 图1为WP-7乙火焰筒结构简图,火焰筒共有搭接焊接的5个气膜冷却段。 (1)气膜冷却腔道内的传热分析 气膜冷却空气流过图2所示的气膜冷却腔道,它是由前一气膜冷却段壁面的后部(内侧壁)和后一气膜冷却段壁面的前部(外侧壁)联结  相似文献   
792.
利用小孔射流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气膜孔下游放置一对射流小孔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吹风比下射流小孔出口位置尺寸不同时流动过程和冷却效率的分布情况,并与常规气膜孔冷却结构形式进行对比,以揭示小孔射流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常规气膜孔下游开两个射流小孔后,两射流小孔分别产生一个较弱的与气膜孔反向涡对方向相反的反向涡对,反向涡对的相互作用减弱了气膜孔反向涡对的强度,使气膜的贴壁效果更好,提高了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在各吹风比条件下,气膜孔下游有射流小孔时,冷却效率都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射流小孔间距较大时对两气膜孔中心线之间的横向平均冷却效率改善较大,吹风比较大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93.
设计了三种型面的气膜孔扩展结构,研究了气膜冷却效率、壁面换热系数及流量系数随吹风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典型的圆柱形气膜孔相比,有后向扩展型面的气膜孔具有相对较高的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流量系数略有降低.扩展型面的流向扩展角对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的影响大于侧向扩展角的影响.侧向扩展角只在特定吹风比下才对提高气膜的侧向覆盖率、进而提高气膜冷却效率起作用,它使得位于二次流出流下游的低压区域范围增大,流量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794.
发散孔纵向波纹隔热屏气膜冷却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燃烧室内开有发散孔的纵向波纹隔热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隔热屏的四种结构参数开孔率、波纹板高度、孔径和冷却通道高度的改变对隔热屏冷却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气膜孔出流总量相同的情况下,3%开孔率比6%开孔率的隔热屏平均冷却效率较高;波纹板高度对隔热屏冷却效果影响较大,波纹板无量纲高度为1%比波纹板无量纲高度为2%和3.33%的隔热屏平均冷却效率高;孔径和冷却通道高度的改变对隔热屏冷却效果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95.
采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了二维气膜冷却燃烧室火焰筒的壁温分布,预估了来流速度、温度和吹风比对壁温及辐射对换热规律的影响。分析中、采用二元热流通量模型模拟辐射换热,用“K-ε”两方程模型描述紊流特性。用壁面函数法修正处于流场内部的固壁。  相似文献   
796.
微米铁粉填充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压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场辅助硫化工艺,制备了含有排列的微米铁粉的硅橡胶复合材料,测量了体系的压阻特性.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显示丰富的压阻特性,初始电阻大于1010Ω的体系显示负压阻特性,而小于1010Ω的体系显示正压阻特性;填充了10%,20%,50%(质量分数)铁粉的硅橡胶在加载压力0.2MPa前后出现正压阻渗流转变,电阻变化达10...  相似文献   
797.
旋转状态下孔排构型气膜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徐国强 《航空学报》2010,31(8):1524-1537
 通过对旋转状态下带有孔排构型平板叶片模型表面的气膜冷却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吹风比、旋转数、主流雷诺数和密度比情况下气膜孔下游流向位置上绝热效率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用于评价气膜冷却效果优劣的无量纲参数——有效覆盖率(EAR)。实验采用空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冷却工质,利用热色液晶测温(TLC)技术对测试表面的二维温度场进行测量,并通过旋转拍照系统对液晶图片进行即时采集。研究结果表明,吹风比对旋转状态下二次流的流动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吹风比的增大,二次流经历了附壁流动、分离流动和分离再附壁流动3种形态。当旋转数增大时,吸力面和压力面上的绝热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压力面上整体绝热效率要高于吸力面对应值。主流雷诺数的增大导致壁面绝热效率出现降低趋势,但整体冷却效果变化不大;冷气对主流密度比的增大则有助于壁面冷却效果的改善。此外,EAR可以对不同工况下的壁面气膜冷却效果进行量化比较和评判,因而极具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98.
应用FLUENT软件,采用隐式有限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N-S方程,对几种不同扰流柱形状的层板冷却结构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Realizable κ-ε双方程模型,近壁面采用壁面函数法处理,利用SIMPLE算法求解速度与压力的耦合.计算结果表明,层板内部流场结构十分复杂.同时,还对几种不同扰流柱形状的层板进行了流阻试验,采用沿程阻力关系式及流量关系式得出了其流阻特性.试验结果与计算得出的流阻特性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99.
冲击加气膜组合式换热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瞬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涡轮叶片弦中区所采用的双层腔冷却结构的换热特性,讨论了冲击孔与气膜孔的相对位置和射流进口雷诺数对冲击板表面换热效果的影响,分别对2个试验模型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综合分析表明,模型的换热特性由2个换热因素控制,即冲击换热作用和气膜孔抽吸换热作用。  相似文献   
800.
窄通道内冲击冷却局部换热特性的瞬态液晶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通海  朱惠人  张丽  许都纯 《航空学报》2009,30(11):2031-2036
 为了深入了解涡轮叶片中冲击窄通道内的换热特性,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测量了冲击窄通道内全表面换热系数,获得了不同冲击雷诺数Re、相对冲击孔间距S/d以及有无气膜孔出流时通道内各表面的换热系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冲击通道内各个面的换热系数均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冲击靶面的平均换热系数最大,在雷诺数较大时,冲击面的平均换热系数要比冲击侧面的大;气膜孔出流和相对冲击孔间距增大均会使冲击侧面和冲击面的平均换热系数明显减小,而对冲击靶面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却较小;各个面上受气流直接冲击的区域换热系数最大,同时冲击孔和气膜孔附近区域的换热系数也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