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8篇
航空   560篇
航天技术   55篇
综合类   57篇
航天   1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51.
民用飞机垂尾是飞机结构的主要受力部段,垂尾和后机身的连接处受力复杂,是飞机设计的难点之一。参考国外成熟机型垂尾和后机身连接方案,分别从重量、制造、装配、损伤容限、维修性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垂尾和后机身多种连接方案的优缺点,研究并设计出一种改进的垂尾和后机身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752.
针对复合材料结构连接问题,系统地介绍了静拉伸作用下复合材料连接接头渐进损伤分析研究进展,主要从渐进损伤分析方法的3个关键分析步骤:应力分析、失效模式分析和材料属性退化分析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形成一种公认的能够有效、准确预测复合材料连接接头失效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3.
CCSDS(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SLE(Space Link Extension,空间链路拓展)网络协议体系模型中,一个服务实例只支持建立一个物理通信链路,造成上层应用与下层链路耦合过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设计了基于冗余连接机制的SLE网络协议体系模型,该模型在现有的SLE网络协议体系模型中增加了逻辑连接层,支持单一服务实例同时使用多个物理链路进行空间数据传输,可根据多连接状态重新设计TML(Transport Mapping Layer,传输映射层)状态变换关系以及数据传输模式。该模型能够兼容现有的SLE网络传输体系模型,提高SLE服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54.
机翼/副翼连接结构的连接刚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振云  何景武  梁猛 《飞机设计》2011,31(6):16-20,26
大型飞机机翼倡0翼连接结构一般由多个连接螺栓共轴相连,副翼上的载荷按连接结构的刚度和传力路线的长短分配后传递给机翼后梁。为考察机翼/副翼连接结构的连接刚度特性,结合大型飞机机翼结构分析工作,利用PATRAN/NASTRAN对机翼偈4翼连接结构的刚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从连接耳片厚度、连接位置、以及连接耳片间距三方面...  相似文献   
755.
采用带化学反应的非定常数值仿真方法,对爆震发动机(PDE)内进气道、燃烧室、尾喷管的耦合流场进行了分析,并着重研究了爆震压力波及其反射波对超声速进气道内流动结构的非定常干扰过程,对比了3种进气道/燃烧室耦合方式下进气道流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在燃烧室内填充以化学恰当比预混的燃料和氧化剂,数值仿真可获得稳定自持的爆震波.在爆震波压强作用下所产生的结尾波系和反射激波会发生耦合干扰作用,它们在流道内的运动传播影响了结尾波系的前传幅度.通过对比不同进气道/燃烧室耦合方式的流场特征发现:采用突扩式进气道/燃烧室连接段可利用燃烧室头部固壁的阻碍以及其对爆震高压波的反射作用将大部分的压缩气体存储于燃烧室内,进而减弱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的耦合干扰作用,对提高进气道的工作稳定性有利.另外,内凹式燃烧室头部段的引入还为压缩气体提供了额外的存储空间,故可以进一步缓冲爆震高压,提高进气道的稳定工作裕度.   相似文献   
756.
张岐良  曹增强 《航空学报》2012,33(4):755-762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单钉双剪复合材料单拉接头的1/2模型,研究了钉孔配合、螺栓预紧力和接触面间摩擦对接头的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设计了若干实验,证明有限元模型是有效的,其计算误差控制在10%以内。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小干涉量的过盈配合能极大地提高接头的强度,与3%间隙量相比,最优干涉量下接头强度可提高36.5%;适当的螺栓拧紧力矩也可提高接头的强度;接头中被连接板间的摩擦对接头强度也是有利的,但在一定接头尺寸条件下,摩擦力的增大有可能会改变接头的破坏模式。以上研究成果为复合材料多钉连接钉载分配均匀化的参数化分析提供了一个突破口,这也是本文后续研究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757.
C/SiC-金属连接是C/SiC复合材料喷管应用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对CVD铌和钎焊两种C/SiC复合材料喷管连接技术的分析和研究试验,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以及后续发展的重点.此外,还探讨了工业CT在复合材料喷管焊接连接件的检测情况,说明微焦点工业CT对C/SiC喷管-金属连接件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可以为产品质量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58.
采用在接触面上建立多个接触对以模拟叶根处微滑移的方法和控制变量法,获取稳定状态下二维叶根接触面上摩擦力和相对位移的迟滞回线,分析评估了参考点、网格分配、切向和法向载荷、接触刚度、摩擦因数等参数在微滑移中的影响,从一个新角度考察了叶根干摩擦微滑移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微滑移模型研究叶根连接时,不同参数的选择对其干摩擦性能均有影响。接触单元的数量影响结果的精度,接触面上参考点的选择影响迟滞回线的描述,切向载荷影响迟滞回线中相对位移的大小;法向接触刚度的降低会明显增加相对位移和微滑移区域的大小,切向接触刚度的增加使叶根处更容易进行类似刚体运动的宏观滑移;摩擦因数和正压力的增加使得微滑移区域增加,但两者的影响并不完全一样。同时,从耗散能的角度研究了接触参数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759.
纳米多层膜由于尺寸效应,存在熔点降低现象,应用于温度敏感材料的连接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由于多层膜层剧烈而快速的自蔓延放热反应,应用于连接时可以提供巨大热量。一方面可作为中间层辅助钎焊或扩散焊接;另一方面可作为独立热源为连接提供热量。纳米多层膜反应过程的实时观察受到单镜头拍摄速度和测量精度等条件的限制,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应用为纳米多层膜反应机理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60.
为提高金属与复合材料混合连接结构的力学性能,提出一种金属与复合材料之间的新型连接方法。通过在金属与复合材料搭接区铺设胶膜,同时嵌入若干贯穿被连接件的金属细针,从而使得胶膜与细针共同传递被连接件之间的载荷。为探明和揭示该新型连接方法的优越性,制作了相应的试验件并开展了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分析试验过程中的载荷-位移关系以及试验件破坏模式,发现新型连接方法显著提高了金属与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破坏载荷、破坏应变及能量吸收能力。若将该新型连接方法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将提高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承载效率,降低结构重量。此外,该连接方法还降低了接头破坏的突发性,从而有利于结构缺陷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