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301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412.
本文对300M钢断裂韧性试样断口上的延伸区进行了观察及测量,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延伸区平均宽度W与断裂韧性K_(IC)间的定量关系式W=0.3K_(IC)~2/E_(σy),将此式所得W的计算值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413.
本文通过插销试验法和电镜观察研究了扩散氢含量、焊接线能量、预热温度、后热温度和碳当量对30CrMnSiA、30CrMnSiNi2A、40CrMnSiMoV三种高强度钢冷裂倾向和断口形貌的影响,分析了这三种钢焊接工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14.
本文研究了在渗碳过程中钢表面碳浓度和其中碳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予测其表面碳吸收速率的扩散方程。通过计算证明:碳表面吸收速率和渗碳时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图中接近于直线,其斜率和截距取决于渗碳气氛、碳势和渗碳深度。这些双对数直线关系对于研究渗碳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15.
23Co14Ni12Cr3Mo超高强度钢具有优异的强韧性配合,逐步取代现役的超高强度钢,被广泛地应用于起落架等航空关键承力构件中。研究了23Co14Ni12Cr3Mo超高强度钢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对该材料的安全可靠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双悬臂(DCB)试样研究了23Co14Ni12Cr3Mo超高强度钢在3.5%NaCl溶液中的SCC分叉行为,为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安全可靠地使用提供了理论数据。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验开裂后的断口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电子衍射技术(XRD)结合能谱(EDS)技术对腐蚀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力腐蚀裂纹扩展分叉,断口形貌在裂纹扩展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为穿晶(TG)形貌、穿晶伴随沿晶(IG)形貌并含有二次微裂纹以及沿晶脆性断裂。该超高强度钢腐蚀产物主要包括Fe、Cr、Co的氧化物,结合Co、Cr、Ni、Mo在应力腐蚀过程中的变化,讨论了裂纹扩展分叉机理。  相似文献   
416.
417.
对航空动力传动系统渗碳齿轮材料的代际发展、组分特征与强化机制进行综述。第一代渗碳齿轮钢为低碳中低合金钢,渗层组织通过Fe3C型碳化物进行表面硬化,因合金化元素含量低,第一代渗碳齿轮钢回火抗力差,普遍服役温区≤200℃。在第一代渗碳齿轮钢中,16Cr3NiWMoVNbE材料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相对较高,通过临界饱和渗碳工艺方法,该材料可进阶为第二代渗碳齿轮钢进行宽温域服役。第二代渗碳齿轮钢为低碳中高合金钢,通过进一步提高合金化程度,适当提升抗回火能力较强的Mo元素含量,基体回火时,可析出部分回火抗力较高的M2C强化相,整体服役温区提升至≤350℃。第三代渗碳齿轮钢为低碳超高合金钢,借助计算材料学,充分发挥出“二次硬化”强化基体效果,能够在500℃以下温区长期服役。现有合金结构钢体系的强化机制,无法避免500℃以上高温长期服役的强度快速衰减问题,下一代渗碳齿轮材料,将以抗氧化性能优异的铁基合金为基础进行研制。  相似文献   
418.
冲蚀磨损广泛存在于民用、工业、军工等领域中,常导致设备受颗粒撞击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选用Q345钢开展液固两相流冲蚀实验,基于失重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颗粒粒径、颗粒质量分数、冲蚀角度(15°~90°)、冲蚀时间等因素对冲蚀磨损的影响,并对冲蚀后的样品表面形貌特征进行分区。实验结果表明:随颗粒质量分数增大,冲蚀失重量上升的速率逐渐趋于平缓;3D形貌观测发现,颗粒质量分数高于0.1%后,材料表面全部受到了侵蚀,最大冲蚀深度降低;30°冲蚀角度附近Q345钢的质量损失最大,这与其较强的韧塑性有关。基于金相显微拍照分析,90°射流冲击后样品表面分成3个区域,靠近喷嘴外边缘的2区内坑洞和犁沟数量最多,损伤最为严重,这与射流流场特性和颗粒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419.
以Ti/V/Cu、V/Cu为中间层的TiAl合金与40Cr钢的扩散连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真空扩散连接方法对TiAl/Ti/V/Cu/40Cr钢及TiAl/V/Cu/40Cr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Ti/V/Cu作中间层的接头拉伸强度高于以V/Cr作中间层的接头强度。界面分析显示,Ti/V、V/Cu、Cu/40Cr钢的各个结合界面处未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而TiAl/Ti的结合界面上有Ti3Al产生;在TiAl/V的界面上有Ti3Al、Al3V两种金属间化合物产生;界面上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是接头发生断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0.
钢/铝异种金属的复合结构具有轻量化兼具良好结构性能的优势,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点焊是制造这种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钢/铝异种金属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传统的电阻点焊连接钢/铝异种金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钢/铝异种金属的点焊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着重对电阻点焊技术、电阻铆焊技术、CMT点焊技术、超声波点焊技术和摩擦塞-铆复合点焊技术等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比较与分析,并对钢/铝异种金属点焊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