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305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介绍了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IC的测试方法,通过试验得到了新材料Dx钢在有和没有热处理涂层两种情况下的KIC。该热处理涂层使Dx钢的KIC提高了2.6%,表明该热处理涂层对材料Dx钢断裂韧性KIC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环境效应和强化效果对300M超高强度钢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00M超高强度钢螺纹滚压和未滚压试样在空气和3.5%NaCl的水溶液中的疲劳性能。揭示了环境效应与强化效果的关系。实验发现,在f=10Hz下,滚压件在盐水环境中和未滚压件在空气环境中的应力-寿命曲线之间存在一相交点。应力高于该相交点,强化效果起主导作用;低于该相交点,环境效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对40CrNiMo钢制精密摩擦件采取离子注入方法强化表面层,经性能检验表明,N~ 静态和N~ 动态反冲注入Ti工艺的强化效果不明显,而N~ 多次静态反冲注入Ti的工艺可提高工件表面硬度1倍以上,摩擦系数由0.6~0.8下降至0.2~0.3,磨损率降低20倍,故可认为,此工艺可大幅度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用透射电镜和表面分析仪研究了表面改性层微观组织和元素组分的变化,多次N~ 静态反冲注入Ti的试样约有80%的TiN和TiC强化相,晶粒细化而致密,这是获得优良强化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300M超高强度钢磨削烧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观上研究了300M超高强度铜磨削烧伤特征及烧伤的几种类型,分析了磨削表面烧伤与表面微观形态、表面变质层的关系,提出了避免300M超高强度钢磨削烧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5.
106.
许多高强度结构钢中都发现有马氏体开始转变点以下的贝氏体转变现象。综合使用膨胀法、导磁率法和金相硬度法测定了12CrNi3A,12Cr2Ni4A,30CrMnSiA和32Cr2MolVA等4种高强度钢在300℃左右等温时,在已转变的绝热马氏体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等温贝氏体转变。而且,已存在的马氏体量愈多,则随后发生的贝氏体转变时问愈短;证实马氏体有诱发贝氏体转变的效果。膨胀法与导磁率法对研究钢在马氏体开始转变点以下的贝氏体等温转变是十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7.
铜钢功能材料兼具铜和钢独特的机械、物理和化学等性能,在航空航天、电力、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熔铸等传统方法制备铜钢功能材料存在难以实现复杂结构设计,易在铜钢复合界面处产生宏观偏析等问题,限制了铜钢功能材料的应用。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铜钢功能材料零件的金属增材制造更具优势,不仅能够实现复杂结构制造,而且由于冷凝速度相对较快,可以有效缓解铜钢复合界面处的宏观偏析等缺陷,增强界面结合强度。根据近年来各种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铜钢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铜钢功能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缺陷的形成原因和成形质量,列举实际应用场景,并对其发展趋势和技术难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等离子增材系统制备了不锈钢/高强钢异质增材构件,构件内部无气孔、未熔合、夹渣等缺陷。为研究异质过渡界面组织特征,采用了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表明,高强钢熔敷不锈钢时,会产生宽度为1.1mm的过渡区,但不锈钢熔敷高强钢就不会产生明显的过渡区。不锈钢/高强钢之间存在3种界面,Ⅰ型界面由不锈钢、高强钢以及熔合界面组成;Ⅱ型界面的熔合界面不明显,在高强钢和不锈钢被马氏体区分隔开来;将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混合区和过渡区定义为Ⅲ型界面。通过对界面处进行EDS分析,结果表明在I型界面,Cr和Ni含量会发生突变,但在Ⅱ型界面和Ⅲ型界面,成分变化较为缓慢,变化宽度分别为70μm和40μm。对界面区域进行显微硬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硬度突变宽度与成分变化宽度趋势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Ⅱ型界面Ⅲ型界面Ⅰ型界面。  相似文献   
109.
为求解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界面滑移与剪切变形双重影响下的变形与应力,本文引入Timoshenko梁双广义位移假定,建立了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弹性状态下的计算模型,并以跨中作用集中荷载为例,得到其全梁挠度与截面应力的解析解。同时对4根不同抗剪连接程度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析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并讨论了界面剪切刚度的取值对组合梁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计算所得挠度、应力均与试验值吻合良好;界面滑移将增大组合梁挠度,界面剪切刚度对这种增大效应有重要影响;在计算组合梁挠度时,忽略剪切变形在一定程度上不安全。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制备孔隙率较高、孔结构均匀、性能优良的泡沫钢板及夹芯复合板,以316L不锈钢粉为原料,Ca Cl2为造孔剂,采用粉末冶金烧结-溶解法制备不同孔隙率、孔径的泡沫钢,并用物理粘接法制备泡沫钢夹芯复合板。通过对泡沫钢板和夹芯复合板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研究两者的抗弯曲性能。观察泡沫钢板的三点弯曲变形过程,分析孔隙率和孔径对泡沫钢板和夹芯复合板抗弯曲性能的影响,对比两者的极限抗弯载荷变化。结果表明:泡沫钢板的变形首先从薄壁不规则的孔壁开始,形成裂纹并进行扩展,最终导致宏观断裂;对于泡沫钢夹芯复合板,当孔隙率从69.4%增加至82.5%时,其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从2345 N下降至1254 N,在相同孔隙率下,相比于泡沫钢板,夹芯板承受的极限弯曲载荷提升了15%~43%;当孔径从1.9 mm增加至3.9 mm,孔隙率约为73%时,其所能承受的极限弯曲载荷从2070 N下降至1528 N,与泡沫钢板相比,相同孔径下,夹芯板承受的极限弯曲载荷提升了15%~28%;在孔隙率和孔径相同条件下,泡沫钢夹芯复合板的抗弯承载能力比泡沫钢板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