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8篇 |
免费 | 136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24篇 |
航天技术 | 71篇 |
综合类 | 80篇 |
航天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731.
纯铝零件用机械拉延成形,经常产生的缺陷有拉裂、起皱、底部皱折、鼓起、表面划伤和擦伤、拉偏和“棱子”等。分别分析这类缺陷生成的原因,从而具体采取工艺措施,是提高这类零件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2.
金属氢化物冷源传热传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冷源系统是否能满足出舱航天服的需要,本文针对一套开放式金属氢化物冷源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对其制冷和再生阶段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氢化物热泵能够满足宇航员出舱活动中的散热要求,其体积与水升化器相当,质量损失小,并且能够通过控制反应床的压力调节出口水温,可控性良好,而在返回舱内后,调节冷却水流量,反应压比,可以使氢化物在30min内再生。 相似文献
733.
基于ANSYS有限元方法模拟研究了金属蜂窝板的传热。在与实际的试验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建立了金属蜂窝板模拟计算模型,研究了金属蜂窝板的稳态热性能、热量传递机制和瞬态表面热响应。在所建立的模型中考虑辐射导热耦合换热,对稳态热性能模拟研究表明模拟结果与Swann&Pittman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瞬态表面热响应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也较吻合,说明ANSYS有限元方法能够准确模拟金属蜂窝板的传热。此外,蜂窝腔表面间的辐射换热是金属蜂窝板的一个重要的热量传递机制,在高温情况下应考虑辐射导热耦合换热。 相似文献
734.
航天器金属热防护结构非灰体隔热层传热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计算多层隔热结构(由多个反射屏和非灰体半透明纤维隔热层构成)中瞬时耦合辐射和传导的热传递,构建了多层隔热结构的瞬时耦舍辐射和传导热传递的数值模型,并且分别采用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差分法求解能量方程和辐射传递方程(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RTE),而光谱的散射和吸收系数以及相函数则由米(Mie)理论求得,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金属热防护系统的隔热纤维材料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 相似文献
735.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Fe-FeCl3体系的变种空气电池,通过开路电压、恒电流放电等测试,比较了其与传统商用Fe-空气电池的放电性能.结果 表明,Fe-FeCl3电池的开路电压更高,放电潜力更大;且在任一恒定放电电流下Fe-FeCl3均拥有更高的放电电压,其放电做功能力显著优于商用Fe-空气电池;该电池的放电效率随放电电... 相似文献
736.
737.
局部复合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复合部分与基体部分边界强度的实验研究1前言目前,就复合材料的复合形态而言,可分为整体复合和仅仅是特定部分的局部复合两种。用铝、镁及其合金等作为基体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高温机械性能及化学稳定性。随着各方面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738.
739.
本文研究了国产普通TO型管壳中的可伐基底上镀金层与Al-1%Si丝键合后,在恒温老化过程中Au-Al之间互扩散及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情况,同时由于Kirkendall效应的存在,引起孔洞的形成而造成Au-Al系统失效。结果表明:在Au-Al键合系统中,存在着三种失效模式:HB、BL(Ⅰ)和BL(Ⅱ)型,其中BL(Ⅰ)型是致命失效,造成BL(Ⅰ)型失效的原因是Kirkendall孔洞的存在,一定的金层厚度是形成Kirkendall孔洞的必要条件,造成不同失效模式的原因是由于镀金层厚度的不均匀性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