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航空   1453篇
航天技术   357篇
综合类   218篇
航天   44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102.
103.
根据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处理的相参性要求,提出以相位控制为基础的多普勒干扰信号产生方法.针对单通道采样结构的数字射频存储器,给出利用希尔伯特变换产生多普勒信号的数字算法.在Matlab中对多普勒干扰效果进行了仿真,对其FPGA实现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最后对利用数字射频存储器实施多种多普勒干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107.
为了研究地球同步轨道量子密钥分发过程中星地量子信道特性,项目团队研制了搭载于实践二十卫星的极弱光偏振态分发设备,开展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与地面间光子偏振态的传输实验。实验时,星载偏振光分发设备根据遥控指令以50MHz频率驱动四个激光器出光,分发|0〉、|π/2〉、|π/4〉和|3π/4〉四种偏振态光子,经过长距离的空间传输后由地面站望远镜接收,最后由超导探测器探测。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地面站的光学链路衰减约为100~110 dB,通道误码率约为2%~8%,满足量子密钥分发误码率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8.
王博  吴艳辉 《航空学报》2020,41(11):123881-123881
为了揭示压气机叶尖区旋涡结构与流动非定常性之间的关联,采用URANS对一亚声速平面扩压叶栅在不同攻角下的流场进行了求解,并借助Q判据提取了叶尖瞬态涡系结构。结果表明:泄漏涡的破碎现象能够通过诱导新的涡结构间接作用于相邻通道的叶尖流动,是导致叶尖流场失稳的关键因素。在-0.3°和+0.7°攻角下,叶尖泄漏涡发生了螺旋破碎,并伴随有非定常诱导涡的出现,诱导涡对相邻叶片载荷的影响使得叶尖泄漏涡发生周期性摆动;在+1.7°攻角下,泄漏涡破碎会导致反流涡的形成,反流涡的输运会给叶片载荷和来流攻角带来非定常扰动,反过来又会作用于泄漏涡的破碎和反流涡的生成,最终表现为一种自维持的非定常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109.
正据报道,NIST物理测量实验室(PML)已经将最先进的10V电压标准交付给国际度量衡局(BIPM),自此,该标准将作为国际度量衡局最新的基标准来与世界各地的国家计量机构进行电压比对。这种最新的可程控式约瑟夫森电压标准(PJVS)率先采用了一种新式接点设计,这项设计是由NIST团队与BIPM共同合作研发的。据PML量子电子学和光  相似文献   
110.
在磁异常信号目标探测中,由于存在背景噪声的干扰,导致采集到的磁信号中的有用特征极其微弱,从而极大地增加了特征提取的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叠簇收缩算法的可调品质因子小波变换的稀疏特征提取方法。与传统的固定品质因子值相比,该方法可根据信号的振荡特性调整品质因子,从而有效地诱导稀疏;此外,重叠簇收缩算法可有效地从具有簇特性的信号中提取微弱特征,从而增强特征的提取精度。经工程验证,将该方法应用于磁异常信号特征提取,可从复杂背景干扰信号中精确地提取出有用的稀疏目标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