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70篇
航空   519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62篇
航天   3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论机动飞机机体/进气道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国才 《推进技术》1999,20(2):103-107
机动飞机/发动机一体化,一直是多年来国际上研制高机动性战斗机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大课题,目的在于提高发动机包括进气道、尾喷管在内的推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列举了国外的一些型号,特别是有分叉进气道战斗机在研制中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体化问题,并从设计原理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旨在提高性能与安全性的可供选择的进气道构形。  相似文献   
842.
针对飞机结构试验尤其是静力试验中加载速度低、系统流量低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阀控的飞机结构加载试验用的电液一体化作动器,阐述了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阀控系统的效率问题,提出降低油源压力设计值来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案,并通过AMESim高级建模仿真平台,对该电液一体化作动器系统进行建模仿真,验证了降低油源压力设计值方案对提高系统效率的有效性.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液一体化作动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飞机结构加载试验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3.
在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和机载设备电能需求的综合考虑下,立足发动机能量管理优化,结合CO2的物性特点,提出了以超临界CO2为循环工质的高效热防护与高温发电一体化系统。此一体化方案可以在实现发动机热防护的同时,提供电能、并减少冷却用燃油流量。基于燃油为该一体化系统的唯一热沉,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了两个一体化系统,通过对一体化系统的优化分析,给出了提高一体化系统性能的措施:尽量提高燃油在CO2冷却器中被加热的终态温度以及采用回热来提高CO2闭式布雷顿循环的性能,该系统的热效率可达到17%。相对于采用蓄电池和燃料电池为机载设备供电的方案,当飞行器飞行时间为30 min,该一体化系统的净增质量分别降低85%和68%,体积分别降低81%和59%。   相似文献   
844.
将混合扩压器与火焰稳定器融为一体设计,并引入外涵冷流对高温结构件进行强化冷却,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比分析入口涵道比(0.278~0.583)和总温比(0.418~0.464)对一体化加力燃烧室中流动特征及其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大部分外涵冷流冷却隔热屏或直接进入加力燃烧室参与混合,仅有少部分进入火焰稳定器和联焰器,对其下游回流区没有影响,便于组织燃烧与稳定并传播火焰;外涵气流的流量分配对涵道比和温比变化不敏感;涵道比增加,特征面的流量系数下降约6.2%,总压恢复系数下降约3.2%,但是沿程热混合效率增加约6.1%;火焰稳定器的冷却效率随涵道比增加而提升约37.2%,但是其表面峰值温度降低不明显;温比对于该结构的流动特征与冷却特性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845.
针对涡桨发动机对起飞阶段的快速响应需求,提出一种发螺一体化控制架构,通过油门杆综合燃油回路和桨距回路,提高系统动态响应。根据螺旋桨特性,设计起飞阶段推力优化控制策略,通过空速调度最大有效起飞功率,从而提升起飞阶段推力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发螺一体化起飞推力优化控制策略使得涡桨发动机起飞加速段推力平均增加2.59%,发动机加速到起飞响应时间小于2.5 s,有效提升了涡桨飞机的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846.
增材制造技术(AM)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原理,以计算机模型数据来加工组件的新型制造技术。激光选区熔化(SLM)作为增材制造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以其一体化制造特点和在复杂结构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显著优势,成为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重点发展技术和前沿方向。本文综述了SLM技术的材料体系和应用领域,主要对SLM技术的最新工艺研究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细致分析。重点阐述SLM铁基合金、镍基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等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及成果。SLM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成形材料内部缺陷多、高性能材料的裂纹及变形、标准体系的欠缺和粉末材料兼容性低等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使其发展受到一定制约,需要在这些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847.
随着国防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小型化、低功耗激光惯组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激光陀螺仪的一体式、数字式的控制电路,电路将激光陀螺的腔长控制部分、抖动控制部分电路进行了集成设计,同时使用微控制器通过软件实现了腔长控制和抖动控制的核心部分,减少了硬件,降低了功耗。着重介绍了腔长控制电路和抖动控制电路的实现方式,并对电路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数据表明此电路满足系统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48.
根据大功率电动伺服机构发展趋势,分别从结构一体化、大功率小时间常数永磁同步电机及空间矢量控制、高性能驱动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设计研究,研制出大功率、高频响、高可靠的一体化大功率电动伺服机构工程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样机具有动态响应快、负载鲁棒性强等特点,可为后续高性能一体化大功率电动伺服机构提供研制思路。  相似文献   
849.
从航空发动机视角看飞/ 发一体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航空发动机视角对现役民用航空发动机、军用第3、4代航空发动机、在研高超声速飞行器组合动力装置、变循环发动机及智能发动机等设计中的飞/发一体化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现役发动机进/排/发一体化设计、飞/发隐身一体化设计、第4代发动机飞机引气与轴功率提取的发动机一体化管控、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排/发一体化设计、变循环发动机及智能发动机飞/发一体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情况,以期为推动航空发动机在飞/发一体化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50.
应对航空智能制造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分析新形势下飞行器制造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任职要求的发展趋势,明确航空制造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背景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飞行器制造专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举措,建立飞行器制造专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专科、本科阶段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衔接模式,明确专科、本科阶段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力求为航空制造行业培养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