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3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82篇
航天技术   684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14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孙捷 《中国航天》1993,(4):24-27
对于一次性运载火箭来说,要降低入轨费用,就需要设法简化地面保障工作。美国轨道科学公司正在利用固体空射型飞马座火箭技术开发一种由地面发射的高性能一次性火箭。这种称为金牛座的火箭只需要20名地勤人员。 金牛座为四级火箭(即0、一、二、三级),其上面三级与飞马座没什么两样,只是去掉了侧翼和尾翼。整个火箭重68吨,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400公斤,通过  相似文献   
952.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技术改进范士合,胡胜铭,王月香Abstract:OnJuly21,1994,aLongMarch3boostersuccessfullysenttheApstar1telecommunicationssatelliteintoage...  相似文献   
953.
根据美国空军关于降低运载火箭发射成本的要求,美国洛克韦尔国际公司提出了一项大推力运载火箭(HLV)方案。本文着重介绍这种火箭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它将装有一个不载人的再入滑翔器,能将有效载荷部署到轨道上并把航天电子设备送回地面。该公司认为,这种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可降为原航天飞机发射成本的三分之一或更少。HLV在90年代初期就可能具有初始发射能力。本文最后提出了尚待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54.
中国从50年代末期开始航天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30年来,已成功地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多种卫星,包括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和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等,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航天系统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可靠性高,费用较低。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在8个航天专业技术领域的研制水平,从卫星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到卫星返回技术和环境模拟试验设备,这些先进技术为有效地开展航天技术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本文对人类未来的航天活动发表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55.
本文介绍了美国航空与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技术委员会对美国固体火箭工业能否满足未来航天事业需要所做的评价。文章回顾了固体火箭在美国航天史上的作用;讨论了现有固体火箭在未来航天系统中的应用;论证了对新型固体火箭的要求和继续研究和发展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必要性。本文强调了保持美国固体推进技术及其应用的领先地位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出于安全的需要,也是为了与其它国家争夺发射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6.
957.
958.
1992年,中国制造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C(CZ-2C,也即LM-2C)将同时发射中国制造的返回式卫星和瑞典制造的科学卫星FREJA,两颗卫星将分别进入各自预定的轨道。本文介绍了该项目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59.
按主要发动机和推进剂的参数,以及它们在运载器上的应用,叙述了现有各种供大型运载器用的液体发动机.讨论了在具体的发动机研究项目中的预研、早期的研制方式和发动机技术的成熟性,包括了取得的经验.对新型发动机,包括能支持下一代运载器的改进的和新构想的发动机,以技术为重点作了说明.介绍了为降低潜在的研制风险所需要的技术成熟程度和发展,以及在性能、可操作性、重复使用性、可靠性和生产性上预期能取得的收获.建立了技术上分等的方法,其中包括以效益函数表示的相对运输系统寿命周期费用(LCC).这一方法在确定初步但及时地对各种技术的费效比作等级评定是有用的.方法学采用了无量纲形式的常规费用估计比值(CER).引进新推进系统技术上取得的运输系统相对总效益,是从包括运载器操作和发射设施的主要运输系统各部分的递推和非递推费用中得出的.对某些高发射率的模型中的几种候选运输系统发动机方案及有关技术排出了高低等级.  相似文献   
960.
本文讲述了阿里安5研制任务的提出,计划中的阿里安5的有关技术性能及研制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