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4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82篇
航天技术   684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142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921.
近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转阶段评审,从初样研制阶段转入试样阶段。后续,该型火箭还将接受上级单位的转段评审。评审组一致认为:长征五号火箭初样设计正确、协调、匹配,其功能和运载能力、入轨精度和设计可靠性等性能指标均满足研制要求,试样技术状态已确定,具备转入试样研制的条件,同意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922.
编与读     
读者朋友们:2007年在你们的热心支持中过去了。回顾过去的一年,《读者园地》版块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惊喜,许多的感动,也有一些遗憾和愧疚。惊喜的是我看到了你们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在学业上获得的成绩-感动的是你们对航空航天执着的追求和热爱;遗憾的是由于版面的关系,不能每一封信都一一回复和解答;愧疚的是由于疏忽,有时给读者的答复不是完全准确。我们迎来了2008年.这是令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的一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新年新气象,我们的《读者园地》也希望借着这阵东风,走上更高的台阶!我们热切地希望新老读者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E-Mail:hkzszz@163.com  相似文献   
923.
2012年6月16日~29日,中国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按照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今后中国还将发射货运飞船、天宫二号和三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建造60吨级大型空间站,并正在论证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924.
载人登月飞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载人登月任务,基于近地月之间交会对接点和火箭发射次数,将载人登月初步归纳出七种飞行模式,并从飞行模式、飞行模块质量、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详细分析各种登月飞行模式的优缺点,得出了较优的登月模式。根据我国的航天运输系统发展,提出了有限规模和大规模载人登月模式,给出了我国载人登月工程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25.
谭邦治 《航天》2010,(4):28-29
我国的液体运载火箭技术是在液体弹道导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第一种运载火箭为长征一号,是以中远程液体弹道导弹为原型进行研制的。尔后,又在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改进研制了我国的第二种运载火箭长征二号。  相似文献   
926.
雨水 《航天》2012,(2):64-64,F0003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2011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27.
杨蕾 《中国航天》2014,(1):10-12
“嫦娥”抱“玉兔”,九天再揽月,科技创新今日再续传奇。嫦娥三号任务不负众望地圆满完成。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大步,更是航天科技创新的一大步。在嫦娥三号这项体系庞杂、意义重大的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探测器和运载火箭两大核心关键系统抓总研制工作。6年来,集团公司的参研参试人员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用完美的成功证明:中国航天有实力、有信心依靠自主创新,开拓更远的深空探测疆域。  相似文献   
928.
李东  王珏  陈士强 《推进技术》2021,42(7):1441-1448
简要回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历程,结合国外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发展态势,系统梳理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的设计准则和总体方案,详细介绍了与长征五号有关的新型大推力发动机、循环预冷、低温火箭POGO(液体运载火箭结构系统与动力系统动特性相互耦合而产生的纵向不稳定低频振动)抑制、高可靠增压输送、直径5m液氧/液氢模块动力系统试车、无人值守测试发射等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系统关键技术。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技术发展为牵引,提出了低温火箭发动机、全流程自动化测试发射、动力系统故障诊断、先进POGO抑制等技术发展建议,对火箭的长期停放及在轨的使用维护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29.
2008年9月27日,中国宇航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进行了空间出舱活动,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战略第二步的顺利实施。在此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难得的机遇和发展期,认真剖析国外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动向,将有助于探索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少走弯路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30.
在世界一批重要发射计划(包括第一批用于全球电话业务的星座发射)确定之后,1996年美国“宇宙神”火箭和欧洲阿里安-4火箭将发射21次。阿里安空间公司希望打破1995年发射11次(入轨13颗卫星)的记录。阿里安-4是设计用于同时发射双星入轨的火箭,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