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航空   1243篇
航天技术   203篇
综合类   181篇
航天   36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51.
针对某型飞机驾驶杆纵向操纵最大杆力超规定故障,通过对操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该故障的方法及预防措施,为排除类似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2.
This paper seeks to outline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n the buckling properties of ultra-thin-walled lenticular collapsible composite tube(LCCT) subjected to axial compression.The buckling tests of the LCCT specimens subjected to axial compression were carried out on INSTRON-500 N servo-hydraulic machine in dry state and at the temperatures of 25 C, 100 C and 80 C.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and buckling initiation loads were measured and the buckling initiation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from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buckling initiation load, on average, is only about 2.2% greater at the low temperature of 80 C than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of 25 C due to the material hardening, demonstrating an in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buckling initiation load, whereas it is about 19.5% lower at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100 C than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owing to the material softening, implying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buckling initiation load.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LCCT in 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t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can be reckoned to be characteristic of the buckling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around the central region until rupture. The finite element(FE) model i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buckling initi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eigenvalue-based methodology.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is achieved.  相似文献   
453.
2.5D机织浅交弯联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及结构整体性,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中,正确表征材料内部发生挤压或偏转变形的纤维结构形态是从微细观角度研究材料性能的关键。数字单元法是模拟材料内部纤维束形态的有效途径,但得到的纤维束形态依赖于选取的仿真参数。基于2.5D机织浅交弯联SiO2f/SiO2复合材料的Micro-CT观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材料的数字单元有限元模型,施加温度载荷及边界约束,模拟织物变形过程,并且提取织物变形后的数字单元特征信息,结合纤维束中心路经及横截面形状离散算法得到纤维束的结构形态。通过分析选取的单元类型、数字单元赋予的弹性性能、单元数、摩擦系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确定选取模拟参数的主要原则,得到了能反映该材料纱线变形特征的几何模型,并且与Micro-CT观测结果吻合。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可指导类似织物复合材料的数字单元建模。  相似文献   
454.
张哲  王汉平  孙浩然  刘冬 《航空学报》2020,41(12):423789-423789
基于ANCF方法和摩擦力的NURBS表达算法,构建了考虑装配间隙、尺寸公差、关键件柔性、热影响以及接触摩擦等因素的复杂VSV调节机构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依据部件空间分布关系和参数化表述开发了VSV调节机构的快速自动化建模流程,大大提升了建模效率。分别对VSV调节机构的单级模拟气动实验及热态联调实验状态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VSV调节机构模型在阻滞力仿真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且气动力引起的摩擦力矩是造成机构阻滞力、角度调节迟滞和调节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气动力矩对机构阻滞力和角度迟滞影响不明显,关键件柔性对阻滞力影响较小,但却是调节精度降低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55.
通过对扭矩量值传递中有关器具工作原理及工作时受力的分析,指出了用扭矩扳子检定装置检定扭矩扳子时检定结果难以一致的原因,给出了解决办法,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56.
《洪都科技》2011,(2):6-8
阐述了MPRF(中脉冲重频)下二维单元均值类CFAR(恒虚警)的基本原理和它在MPRF多普勒雷达数据处理机中的作用,说明了二维单元均值CFAR的一般流程,并给出了二维单元均值CFAR仿真模块的实现方法,在脉冲多普勒雷达电子对抗仿真系统的大环境下,验证了二维单元均值CFAR仿真模块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57.
《西南航空》2013,(6):32-33
海洋,辽阔广大、深邃神秘,人类对其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海洋、陆地两大地貌单元相会过渡的地带海岸地貌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海洋旅游胜地,一般是以具有美学价值的海岸为依托,以辽阔壮观的海洋为主景,与清澈透明的海水、洁白平缓的沙滩、风和日丽的气候相结合,组成的独特海滨景观地。正如汪国真在《海岸》中所写"你总是和很多最美丽的向往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458.
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德国FAHRION(法瑞安)公司是全球最大的ER弹簧筒夹制造商之一。作为精密弹簧筒夹的技术领先者,FAHRION公司所有弹簧筒夹产品均符合DIN ISO 15488(ER筒夹)以及DIN ISO 10897(OZ筒夹)标准,而且其精度远远高于这些标  相似文献   
459.
铆接是飞机结构机械连接的主要方式,压铆力作为影响铆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建立在体积不变的假设之上,且不考虑钉杆材料被压入钉孔部分的体积,导致模型误差较大。为此,依据仿真分析结果和铆钉材料的流动趋势,引入体积缩减系数来描述钉杆被压入钉孔部分的体积,建立压铆力预测模型,并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的一致性较好,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铆接过程中压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460.
远程接口单元( RIU)已经是综合化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分布式IMA架构下航空电子系统对远程接口的新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PowerPC +FPGA结构的远程接口单元设计方法。通过设计方法不仅实现了单元综合多种I/O资源,还保证了单元具有一定的容错和可配置特性,并在远程接口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