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71篇 |
免费 | 726篇 |
国内免费 | 69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142篇 |
航天技术 | 770篇 |
综合类 | 489篇 |
航天 | 10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280篇 |
2022年 | 260篇 |
2021年 | 314篇 |
2020年 | 294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171篇 |
2017年 | 210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207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255篇 |
2012年 | 280篇 |
2011年 | 270篇 |
2010年 | 251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236篇 |
2007年 | 257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47篇 |
2004年 | 119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建立了一套基于高精度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和代理模型优化算法的旋翼气动外形设计方法。在该方法中,旋翼流场气动性能的计算采用了基于Navier-Stokes/Euler方程的CFD方法,并根据流场特点、精度和效率的要求采用Baldwin-Lomax(B-L)湍流模型,通量计算采用Roe-MUSCL格式进行。为提高网格生成质量和便于流场控制方程的求解,将流场分成两个区域,即围绕旋翼的黏性区和无黏的背景网格区。其中,桨叶网格使用了基于二维翼型网格的参数化方法生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网格生成质量及效率。在参考旋翼流场及桨叶细节流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设计变量及范围,有效减小了优化问题的规模;为满足优化和机理分析的需要,将基于置换遗传算法优化的拉丁超立方(PermGA LHS)方法和径向基函数(RBF)的代理模型优化方法引入到桨叶外形的优化设计中。首先以Helishape 7A旋翼为算例,检验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应用所建立的优化方法针对旋翼负扭转分布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旋翼悬停气动性能比优化前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62.
航空发动机的智能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结构复杂、模型不确定、强非线性的航空发动机对象,提出一种综合模糊推理、神经网络自适应和PID简单控制各自优点的控制方案.在改进模糊PID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智能型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并提出离线混沌蚁群优化与在线误差反传调整相结合的优化方法.应用具有良好泛化能力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系统辨识,对某型航空发动机进行了设计点处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满意的动、静态性能和较好的鲁棒性,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3.
364.
365.
应用滑模控制设计了一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再入姿态控制器,该控制器应用双环的滑模控制方案,可以获得对角速度及角度的同时跟踪,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解耦性能。针对RLV再入姿态的动力面与反作用混合控制的特点,运用优化控制选择配置算法把控制力矩指令配置为末端受动器的控制指令,分别由动力面与反作用致动器来执行。再入姿态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鲁棒性以及解耦的跟踪性能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6.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翼型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粒子群算法(PSO)对层流翼型进行了以提高升阻比为目标的优化设计。翼型的设计达到了设计要求,优化设计后的翼型气动特性也有显著地改善,这表明了粒子群算法应用于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粒子采用递减惯性权重,以加强粒子初期的全局搜索能力与后期的局部搜索能力。翼型由解析函数线性叠加法表示,目标函数和粒子的适应度由基于二维欧拉方程的流场数值解来提供。 相似文献
367.
以五轴加工为例,对多轴加工行距提出了一套刀轨最优行距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推导五轴加工刀具运动刃口回转面包络方程,计算相邻轨迹刀具包络面的交线,即残余凸台的顶尖线,进一步计算该线到加工曲面的距离,从而得到最大残余高度值,由此判断当前行距的优劣,据此进行进一步的搜索,最终得到最优的行距。 相似文献
368.
对于复杂系统的设计问题,分解协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优化策略.对耦合信息处理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格式的多学科优化算法.从子系统间信息交换的角度,描述了系统的耦合机制、耦合系统变量的分解和合成.介绍了系统优化中的系统分析,以及分解分析和分解设计的算法构架.归纳总结了一类基于分解协调机制的多学科优化算法,并对分解算法的特点和特殊处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9.
冯惠明 《自动驾驶仪与红外技术》2005,(3):8-17
本文描述的研究是一种自行判断的控制器,而该控制器操控一个处于最小飞行马赫数的约束状态的小型导弹,约束态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使导弹从各种初始马赫数达到一个指定的最终的马赫数,且飞行路径角度完全相反,这类边际化状态空间、自由最终时间问题是非常难解决的,原因是处于约束边界状态的共同状态是不连续的,文中我们用一个双神经网络结构即所谓“自行判断”去执行该优化过程,该结构通过Hamiltonian公式求解相关的控制方程得出一个优化控制器,本文提供了关于约束边界状态下的方程和状态的详细过程,对于数据处理,采用了垂直平面方法。飞行马赫数和飞行路径角度作为状态。气动攻角作为控制对象,数据结果显示出自行判断处理有良好的性能,且表示这个公式非常适用于末端状态的制导,而该最后状态是源自于初始条件范围的约束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370.
为了研究机翼对自转旋翼机纵向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某复合式自转旋翼机,建立了基于状态空间法描述的非线性全量方程数学模型。该模型包含自转旋翼、机身、螺旋桨、机翼和尾翼的气动模型、动态入流模型和稳定性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比研究了样例自转旋翼机和样例复合式自转旋翼机的纵向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机翼的增加对于浮沉模态和短周期模态稳定性是有利的;对于旋翼转速模态稳定性是不利的,在设计复合式自转旋翼机时可以考虑增加旋翼桨尖配重来提高此模态的稳定性。机翼的纵向位置对自转旋翼机的纵向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在机翼纵向位置能满足配平约束条件下,机翼纵向位置越靠后,迎角稳定性越好,但旋翼转速稳定性越差。在设计复合式自转旋翼机时,机翼纵向位置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进行折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