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航空   231篇
航天技术   114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单层板超高速撞击声发射波的频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唐颀  庞宝君  韩增尧  刘武刚 《宇航学报》2007,28(4):1059-1064
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的威胁对发展在轨感知系统提出需求,为研制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感知系统,有必要研究超高速撞击产生的声发射信号波形特征。进行了铝弹丸超高速撞击单层板的实验,利用超声传感器采集到声发射波形,并使用小波变换对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在1~4km/s的撞击速度范围内,超高速撞击在单层板内引起的声发射波主要是AO模式、S0模式及S2模式的弹性板波;A0模式波形随撞击速度增大而减弱,其余2种模式则随之增强;成坑撞击波形具有较强的A0模式,击穿撞击波形具有较强的S0模式和S2模式。引入超高速撞击过程中的法向冲击作用和径向扩孔作用的概念,分析了上述规律。  相似文献   
382.
用于验证数值仿真的Whipple屏超高速撞击试验结果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提供验证超高速撞击数值仿真所需的试验结果,给出了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进行的铝质Whipple屏超高速撞击试验部分结果。试验中,球形弹丸均为LY12铝合金材料,直径为0.4~0.5cm;靶材为间距10cm、厚0.192cm的LY12板材。撞击速度为4.47~6.15km/s,撞击角为0°和45°。给出的试验结果包括弹丸和靶材参数、撞击速度、撞击角、弹孔尺寸、后墙损伤情况和碎片云激光阴影照片等。实验结果表明,撞击速度越高,Whipple屏的防护效果越好,而斜撞击比正向撞击造成的破坏更严重。  相似文献   
383.
腾月 《太空探索》2006,(11):28-29
还记得美国航宇局用航天探测器撞击彗星曲事件吗?从那次撞击中.美国科学家获得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星尘,好像是尝到了撞击的甜头.美国人撞上了瘾.撞击彗星成功之后又开始策划撞击月球。美国人撞击月球计划的时间初步定在2009年1月。不过这次美国人可没有抢到先机,欧洲人已于今年9月3日率先撞击月球,与撞击彗星相比.撞击月球更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为开发月球能源作准备。  相似文献   
384.
卫星太阳电池阵的刚-柔耦合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卫星太阳电池阵在多点撞击过程中的刚-柔耦合动力学问题.基于Jourdain速度变分原理和单向递推组集方法,建立了柔性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用Hertz撞击法则建立了撞击力和撞击处的局部变形关系,分别用刚体模型和柔性体模型仿真计算了太阳电池阵的撞击力、撞击时间,揭示了变形运动和大范围运动的相互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385.
用二维恒温风速仪及X探针旋转法对风力灭火机出口三维撞击射流流场进行了实验,完成了渐缩圆形喷口射流以不同角度撞击到板上的三维流场的速度、湍流度及雷诺应力测试,经过适当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得出风力灭火机宜取20℃以下喷射角为佳。  相似文献   
386.
空间扫描1     
《国际太空》2005,(2):9-9
阿莱尼亚航天公司获得7.75亿欧元的卫星合同,波音公司获得1.44亿美元的导航卫星合同据2004年12月28日报道,“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387.
亮度仅次于金星的木星,被一层厚度超过1000千米的浓密大气所包裹。大气层中的1个大旋涡形成了木星的大红斑,从发现至今已300多年未见消减。 17世纪大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后人通常将其称为伽利略卫星。为了研究上的方便,现在人们经常将其称作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这4颗卫星在众多的木星卫星中,不仅体积最大,而且距离木星较近。  相似文献   
388.
复杂构型水滴收集率的拉格朗日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靖豪  易贤  王强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553-2561
为了完善拉格朗日法在求解三维复杂外形液滴收集率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适性缺陷,发展了一种鲁棒且高效的三维收集率计算方法。该方法中采用基于非平面交叉判定的粒子定向查找算法,实现了多面体网格下的水滴快速定位功能。基于笛卡儿网格自适应和壁面网格投影技术,克服了复杂迎风面收集率计算的困难。对比传统求解方式,具有算法复杂度低、计算效率高的优势。同时,利用径向基函数插值技术,改进了三维壁面收集率的表征方法。通过典型算例测试,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误差均在15%以内,且在同等计算精度的条件下,计算所需的水滴轨迹数大幅减小。验证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鲁棒性,能够为飞机结冰机理研究以及防除冰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9.
针栓式喷注器液膜下漏率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凯  雷凡培  杨岸龙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223-2234
为了对针栓式喷注器液膜下漏率进行准确预测,基于针栓式喷注单元喷雾场结构分析,结合理论推导、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3种方法建立了液膜液束各自变形的相对变形量模型;在考虑液膜液束变形的基础上,引入相互影响系数表征多喷注单元间相互影响,建立了实际阻塞率和实际下漏率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及试验结果的多参数充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预估模型与数值仿真及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液膜液束相互作用下,液膜绕液束流动和液束根部横截面前后缘位置移动不同步导致的展向变宽分别是液膜和液束发生变形的主因,且有效动量比越大,液膜相对变形越大,液束相对变形越小。对于一定阻塞率的几何结构,结果表明:下漏率随着有效动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增大趋势呈先快后缓,且实际下漏率均小于几何下漏率,这是由膜束变形导致的实际阻塞率比几何阻塞率更大造成的。另外,发现液膜下漏率仅与表征流场结构(有效动量比)及几何结构的无量纲参数(液膜厚度与液束直径之比和阻塞率)有关,与喷射速度的绝对值无关,并给出了模型中的常系数供工程设计预估使用,对从设计初期就考虑针栓头的热防护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0.
撞击流混合器内速度脉动的间歇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对撞击流混合器的流场速度进行了实验测量。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方法与分形理论结合,对撞击流混合器撞击区的速度脉动信号进行多重分形分析,计算其轴向和径向速度信号的间歇性指数,并与相关流动特性进行关联分析,探讨撞击流混合器撞击区非线性、非均匀性和混沌特性机理。通过分析同一转速不同位置和同一位置不同转速下的信号得出:撞击流混合器内部流体流动具有多重分形的特性,通过间歇性参数随位置变化出现的最低拐点可以判断混合器内部流体运动特征,得出流型的转变区域;转速对撞击区的影响大于对回流区的影响。为揭示撞击流混合器的流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