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4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航空   1538篇
航天技术   399篇
综合类   207篇
航天   59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为了研究毛细管放电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输出特性,本文借助电学诊断手段展开实验研究,获得了推力器典型放电波形,系统研究了不同毛细管内径和施加电压对等离子体等效阻抗,沉积能量效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微冲量测量台架,测试了不同参数下毛细管推力器输出元冲量,并通过计算获得了推力器比冲、总体效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毛细管内径不断增大时,能量沉积效率不断下降,元冲量下降,比冲降低。主电容电压增大时,放电能量不断增大,能量沉积效率降低,元冲量和单次等效烧蚀质量不断增大,但推力器比冲和总体效率均先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毛细管腔体长度为16 mm,内径3 mm,主电容2.5 μF,充电电压为2 kV时,输出元冲量350.79±7.50 μN s,比冲531 s,总体效率可达18.3%。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纳米流体燃料的稳定性,探求更有效的金属颗粒改性方法,文中简要回顾了纳米流体燃料的发展历程和关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重点介绍了提高纳米流体燃料稳定性的技术途径和金属颗粒的改性方法,从影响因素和DLVO理论两方面介绍了纳米流体燃料的稳定性机理,简述了应用于纳米流体燃料的稳定性评价方法,报告了纳米流体燃料的制备方法。文中还指出,研究中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和金属颗粒表面改性是提高纳米流体燃料稳定性的主要方法,其中金属颗粒表面改性是能同时解决纳米燃料稳定性和燃烧两方面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硼、铝颗粒表面改性的相关研究,总结了金属颗粒改性方法及效果,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表面裂纹可导致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强度降低,针对一些对裂纹敏感的复合材料关键部件有必要计算裂纹对层压板剩余强度的影响。传统预测层压板剩余强度的方法均与层压板具体铺层方向有关,通过研究具有表面裂纹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的剩余强度特性,提出了一种与铺层方向无关的预测层压板剩余强度的工程算法。首先,利用裂纹几何参数以及层压板相关力学性能参数对剩余强度进行快速估计,再基于内聚力单元建立含表面裂纹的复合材料层压板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含表面裂纹的层压板的渐进损伤过程进行描述,研究了裂纹深度和长度对剩余强度的影响,验证了工程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预冷对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ynergetic Air-Breathing Rocket Engine,SABRE)进气道流场性能的影响,以各工况临界状态下无预冷的SABRE发动机进气道为对象,结合多孔介质耦合源项法开展了预冷效应对进气道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对比了预冷前后进气道流场及气动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多孔介质耦合源项法预冷可以较好地模拟预冷器的冷却效应及压降效应,预冷后结尾激波较预冷前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各工况涡轮通道出口总温降低了48%~77%,其中Ma2~4时总温降低到了210K左右;来流空气经预冷后涡轮通道出口马赫数降低,流量系数也随之降低;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呈减小趋势,低速工况总压恢复系数较好,预冷前后两通道总压恢复系数变化不大,涡轮通道流量系数较预冷前降低了约15%。  相似文献   
995.
易格斯在移动能量、数据和其他介质供应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使易于安装和装填的组件安装更快,运行更安静,抗磨损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96.
总结了微结构表面超精密切削加工技术相对于其他加工方法所不具备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这一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及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玻璃、陶瓷、金属3个试件进行超精密加工,使试件表面粗糙度达到纳米级,采用非破坏性的X射线衍射sin2ψ法测量原理对不同试件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3个试件都只存在残余压应力,并且陶瓷的残余压应力最大,金属残余压应力最小。  相似文献   
998.
飞机表面在过冷水滴持续撞击下存在未冻结的液态水,液态水在气流驱动下向后发生回流。流动过程中水膜表面波动改变了液体的质量分布,进而影响结冰过程的传热特性。本文针对风速在16.5~45.5 m/s和水膜雷诺数在24.17~96.69范围内,采用了数字图像投影(Digital image projection,DIP)技术进行非侵入式测量,观测平板水膜流动中表面波在全视域内波形发展的过程。同时针对视域内的瞬时信号对波动特性进行分析,阐述了气-液界面波参数随风速和水膜雷诺数的变化,包括波峰高度、波峰频率、波速和波峰间距等。结果表明,表面波在水膜流动过程中呈现多种形态,风速增大会破坏原有的周期性波动加剧形态变化,流量增加会提高界面稳定性维持周期性波动。对水膜表面波动特性研究有助于揭示水膜流动过程中波形变化的物理机制,用于优化冰形预测和防冰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999.
多孔结构在池沸腾过程中的强化传热性能研究对热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以去离子水作为介质的可视化热管装置中开展了泡沫铜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孔密度泡沫铜基本参数对强化传热的影响。观测研究开孔泡沫铜内部及表面沸腾现象,特别是气泡在泡沫铜三维骨架空间中的成核与逸出方式,对比考察了泡沫铜多孔结构孔密度与结构厚度对池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泡沫铜的孔密度和厚度对池沸腾传热特性具有较大影响,较高孔密度的泡沫铜因其多孔结构带来的大表面积与高孔隙率特征,在流固耦合界面可以形成大量的成核点,可以显著提高池沸腾的传热性能,使沸腾起始温度降低7~9℃,与光滑平面相比,传热系数达到2倍,展示出多孔金属的结构与表面优势。  相似文献   
1000.
飞机表面结冰不仅会增加飞机质量,影响飞行控制,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是制约全天候飞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仿生防冰表面因其低滞后性、不粘接性、成核速度慢、粘冰强度低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这些仿生防冰表面如超疏水表面、注入液体的光滑多孔表面和准液膜表面在结冰的各个阶段都实现了优异的防冰性能。然而,对于恶劣的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从结冰过程出发,从仿生的角度综述了结冰成核、液体反弹和结冰粘附的机理,防结冰的应用进展和瓶颈问题。随后,分别对主动式,被动式,主动、被动式一体化防冰技术的可靠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