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63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陈扬鉴 《飞行力学》1997,15(4):55-61
给出了飞机空间全姿态运动方程和发动机推力的数学模型;介绍了飞机横航向飞行品质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作图法的结果相比误差较小,表明计算方法正确、可靠。同时还讨论了目标瞄准设计的基本原理。最后提出了飞机飞行品质指标的五种试验方法,通过模拟试验,证明所提出的试验方法正确、有效,可用于飞机飞行品质的研究,对飞机设计和其它飞行试验课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
为满足运载体长航时、高精度的导航需求,解决系统可观测性弱导致的航向角易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MS非线性组合导航系统的用于提高航向角估计精度的算法。通过采用单天线GNSS航向角作为量测量进行航向约束,解决了MEMS-SINS/GNSS姿态估计中航向角可观测性弱、估计值收敛差的问题;通过转弯判断规则和常规无迹卡尔曼滤波改进算法,抑制了偏流角对系统估计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抑制了航向角估计精度差的问题,水平姿态精度达到0.01°,航向角精度达到0.1°,提高了系统的导航精度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83.
本文阐述了飞机横—航向耦合的形成机理,研究了气动外形参数变化对滚转-螺旋耦合模态的影响。文中提出对横—航向模态特性进行优化的算法,该算法对飞机的改型和初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对某歼击机的横—航向模态特性进行了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机在许多状态下的飞行品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4.
根据经典的垂直飞行涡流理论及共轴式直升机半差动航向操纵的结构特征,推导了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垂直飞行的航向动力学方程.运用有关共轴双旋翼在悬停及垂直飞行状态时气动特性的理论和实验数据,得出了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垂直飞行航向动力学方程的解析式.分析结果与该型直升机飞行特性一致.  相似文献   
85.
86.
文俭 《飞行力学》1990,(3):60-66
本文主要介绍实际应用转轴法进行横航向等效系统拟配的方法和体会。以某飞机为例进行了横航向等效系统的拟配,并以此对该飞机横航向模态特性及飞行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
在本文中以微分对策为基础,研究了导弹-目标飞行器在碰撞轨线附近的三维空间拦截问题。考虑了导弹、目标飞行器的动态特性,并将终端脱靶量作为性能指标,给出了完全信息情况下具有有界控制的双方最优策略。对时空区域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导弹与目标相撞的条件以及导弹在实现最优制导律时存在的困难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磁航向和捷联惯性组合系统初始对准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在初始对准过程中用卡曼滤波器估计出陀螺仪的随机常值漂移,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对准精度。文中给出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建立了完全闭环控制的卡曼滤波器,最后给出了二组不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89.
分析了飞行中航向姿态系统(简称航姿系统)转弯误差大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0.
讨论了消除惯导平台航向效应对地地导弹多位置自对准精度影响的方法。惯导平台初始方位相同时航向效应重复性好,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消除航向效应影响的两位置自对准方法。首先利用陀螺漂移历史数据粗略估计方位,并据此转动弹体将平台转到航向效应标定时的初始方位。然后介绍了该方法实现自对准的步骤。最后讨论了通过转动弹体实现位置精确转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