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航空   7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卫星应用》2007,15(3):16-24
认识地球系统——天气、气候、海洋、大气、水、陆地、地球动力学、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以及自然和人为灾害,对于增进人类健康、安全和福祉,使人类免受贫困困扰,保护全球环境,减少灾害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地球系统进行观测,是增进这种认识的迫切而不可或缺的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资源一号02D卫星在轨测试自然资源典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40年中,印度在航天器设计、研制和运行,以及航天系统在通信、遥感、灾害预警以及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空域,如同地域和海域,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低空空域是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主要空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通用航空事业快速发展,对低空空域的使用需求与日俱增,合理且有效地使用低空空域,可以促进航空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低空空域的管理效率取决于对其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机场道面的工作特点是承受机轮荷载,承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处在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与沥青混凝土相比较,水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因而我国军用和民用机场修筑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道面,在我国机场建筑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设计、施工和使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施工和易性不易控制,易离析泌水,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强度储备偏少,当机种改变时,机场道面不得不进行盖被翻修;有些机场道面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即产生冻胀脱皮、开裂断板、表面磨损等耐久性破坏现象,不得不进行频繁的修补和翻修,花费巨额维修和重建费用,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由于自然资源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加快低空空域改革促进通用航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域如同土地、河流和海洋一样,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空域特别是低空空域开发和使用。目前,我国低空空域资源处于尚待开发阶段,如何在避免影响军事航空、公共运输航空飞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低空用户的飞行活动,促进低空空域的有效利用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低空空域需求状况入手,分析低空空域飞行活动发展趋势及当前低空空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低空空域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南航空》2011,(6):30-30
中国有句古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亲水、亲地,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自古以来.岛居都被看作是一种修为、一种精神。人们都希望能在自然流动的水边滋养智慧,过滤心灵。天然河流冲刷出的半岛区域,让南湖国际社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对于成都而言,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天府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再造一个成都的愿景,在1400万成都人的努力下加速前行。如果说,2011年前,很多人对南湖旅游度假区的评价是“国际城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1年后,随着天府新区的开建,南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地貌、自然资源,已确立其新成都城市中央公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碧声 《飞碟探索》2008,(6):20-22
在谈论病原微生物的行为之前,有必要做一点小小的解释。繁衍造成的生物数量增长是指数形式的,“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有限的自然资源无疑不能容许增长无限持续下去,指数的威力使得同一物种内部很快就产生了僧多粥少的生存斗争(与许多人可能产生的误解不同,这种内部竞争才是“为生存而斗争”的核心,物种之间的斗争反而不是)。能够更好地适应当时的气候、土壤、水源、其他生物影响等环境因素而存活下来的个体,有机会繁衍更多的后代,取得暂时的优势,反之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0,(3):68-68
新华网莫斯科4月29日电,俄罗斯联邦航大局局长佩尔米诺夫2010年4月29日宣布,俄有望在2013年开始部署名为“北极”的多用途卫星观测系统,以对北极海域的自然资源及灭气状况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