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航空   53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2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可靠性工程的益处 阐明可靠性工程技术和方法如何改进项目、过程、产品和服务(综合)。  相似文献   
22.
以改革创新精神,建构多元化开放式的考试模式,从一元化考试模式向多元化考试模式的转化,从封闭式考试模式向开放式考试模式的转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考试的综合评价功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3.
24.
西方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最活跃的因素,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分析了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充分阐述的基础上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
基于网络的考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基于Web模式的考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以及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并且构建了考试系统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介绍了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的“计算机水平测试软件”系统的特点,系统构成以及计算机考试子系统的功能。分析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和C/S模式的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27.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民航业务高速增长,国际航班的数量不断增加,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执行国际航线任务的飞行员的英语语言能力不仅代表了个人的能力和修养,同时也代表了一国民航的行业形象。  相似文献   
28.
在校飞行学员ICAO英语考试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航空公司都严格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要求毕业的飞行学员必须达到ICAO相关等级才能参加飞行运行。然而,参加考试的飞行学员过级率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飞行学员的心理、英语能力、测试系统和航线经历等方面分析了飞行学员ICAO考试存在的障碍,并对克服这些障碍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9.
人才测评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测评产生于中国,十七、十八世纪从中国传入西方国家,考试测评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后来传到美国后迅速发展,超越了我国。现在我们的考试测评需要从国际上学习,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到国际标准,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借鉴。一、人才测评的内涵及发展所谓测评,其实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测一个评,一个测量的功能,一个评价的功能。光是测量没有意义,还要评价才行。人才测评就是通过测评  相似文献   
30.
自从2004年9月起国家民航局颁布了私用驾驶员、商用驾驶员和仪表等级实践考试标准后,根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线运输整体训练大纲的结构,飞行学生从飞行实践开始训练至完成单、双发训练,整个飞行训练要经历私人驾驶执照、仪表等级、商用驾驶执照和多发商照实践考试四个阶段的训练,每一个阶段执照的取得后方可作为进入下一个阶段训练入门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个从初始训练的学生必须通过具有国家民航局认可的委任代表资格的考试员进行的四个阶段的实践考试后才能进入高性能飞机训练。笔者从2001年起作为局方的委任代表,在我院绵阳分院经历了多次的各类实践考试与教学中发现,飞行学生在目视飞行机动能力、机组配合、起飞及进近简述的意义、无线电领航概念、仪表进近阶段飞行技能的掌握和多发训练中单发特情的处置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共性的、连续性的技术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切实完成训练大纲的要求,探讨了在各阶段飞行实践考试中发现的教学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