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18篇 |
免费 | 1131篇 |
国内免费 | 72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575篇 |
航天技术 | 661篇 |
综合类 | 568篇 |
航天 | 1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98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245篇 |
2020年 | 259篇 |
2019年 | 254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236篇 |
2016年 | 278篇 |
2015年 | 248篇 |
2014年 | 292篇 |
2013年 | 303篇 |
2012年 | 375篇 |
2011年 | 378篇 |
2010年 | 318篇 |
2009年 | 377篇 |
2008年 | 314篇 |
2007年 | 277篇 |
2006年 | 243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932.
针对传统方法测量C/ C 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精度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模态试验辨识材料弹性
模量的新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板件材料振动频率与弹性模量之间存在模糊对应关系,利用此关系采用二
分法及二阶响应面近似模型对材料弹性模量进行辨识,并分别利用各向同性薄壁板件及正交各向异性薄壁板
件对此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误差最大为16. 67%,最小仅为0. 5%,表明该方法准确有效。最后将其应用于
针刺C/ C 复合材料,获得了其弹性模量。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无损、高效且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933.
934.
为减小压气机试验中探针支杆尾迹对下游被测流场的干扰,以圆柱型探针支杆为研究对象,对其尾缘结构进行椭圆状修型处理,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支杆尾缘修型进行参数化研究,分析了修型几何参数对支杆尾迹旋涡抑制作用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支杆尾缘实施椭圆修型后所产生的总压损失随着椭圆长短半轴比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进口马赫数不大于0.50时,尾缘修型可推迟支杆表面附面层的流动分离,降低支杆尾迹掺混损失;当进口马赫数大于0.50时,尾缘修型虽能降低激波强度,但由于未能推迟壁面附面层分离,对尾迹损失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35.
936.
鉴于挤压油膜阻尼器(SFD)设计必须要同时考虑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转子系统与挤压油膜阻尼器耦合设计方法,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流程。对所设计的阻尼器进行了CFD数值模拟、油膜压力测量以及减振效果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是有效的。相比未采用阻尼器,采用阻尼器后转子系统两个转盘的振幅分别下降了46%和39%。通过实验还研究了不平衡量、支承刚度、供油压力和滑油温度对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平衡量和支承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供油压力和滑油温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进行挤压油膜阻尼器设计时,重点应该关注转子上的不平衡量大小和支承刚度。 相似文献
937.
938.
叶片前缘双出口孔射流冷却效率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叶片前缘双出口孔射流冷却效率.该孔型是一种新概念气膜孔.吹风比变化范围为1.0~3.5,主流通道入口湍流度30%.结果表明,圆柱孔射流冷却效率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随着吹风比增加,单孔射流冷却效率减小.双出口孔有效地改善了叶片前缘冷却效率.吹风比从1.0增加到2.5时,冷却效率显著增加,吹风比为2.5和3.0时的冷却效率没有显著差别,吹风比为3.5时的冷却效率较低.双出口孔射流冷却效率径向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939.
940.
为了探究前缘钝化、化学非平衡效应对斜爆震发动机进气道的工作性能及出口温度边界层分布的影响,采用热完全气体、化学非平衡气体两种模型对不同顶板、唇口前缘钝化半径下斜爆震发动机进气道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基准进气道,钝化后进气道上壁面温度边界层厚度较大,下壁面温度边界层厚度较小;在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下,顶板前缘钝化半径(R1)>2mm时进气道的顶板附近和分离区内离解反应较为明显,唇口前缘钝化半径(R2)>2mm时进气道的唇罩、唇口板附近离解反应较为明显;当钝化半径≥4mm时,两种气体模型下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和静温的相对变化量绝对值大于0.5%,有必要考虑化学非平衡气体效应对进气道出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