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110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述了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类型和检测仪原理,介绍了检测仪设计方法.结合发动机试验,说明检测仪在推进剂运输、储存、试车等各环节的用途.  相似文献   
82.
采用^B(q,a0)^8Be核反应分析了B^+注入锡青铜样品中的纵向浓度分布,该分布具有较宽的高浓度峰,表明样品表面可形成优良的改性层,讨论了提高核反应分析法深度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指出减小入射质子束的能量分散度、提高探测系统的能量分辨率及增大B^+的能损因子,是提高深度分辨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3.
采用11B(p,α0)8Be核反应分析了B+注入锡青铜样品中的纵向浓度分布.该分布具有较宽的高浓度峰,表明样品表面可形成优良的改性层.讨论了提高核反应分析法深度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指出减小入射质子束的能量分散度、提高探测系统的能量分辨率及增大B+的能损因子,是提高深度分辨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计算三维两相湍流燃烧流动的方法和所采用的理论公式,以及采用物理过程的模型。给出了在处理场问题和边界问题时的一些具体方法。用柱坐标系,正交交错网格,台阶壁模拟,SIMPLE算法步骤计算了三维两相反应流的短环燃烧室在不同工况下的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分布等,并与全环燃烧室试验数据作了对比,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85.
在时燃烧喷氦的冷流试验中,利用吸气式热膜浓度感头,直接测量局部混气的热膜电压,由此根据静交准可获得超音速流通掺混层氦气深度这种局部混气深度测量方法不需要取样及气体分析,实验表明,这种吸气式热膜深度感头测量的相关参数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86.
催化燃烧式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采用载体催化燃烧方式对可燃气体进行微机化多路、多功能、高精度浓度检测方面的工作,重点介绍了为提高检测精度所进行的研究。作者采用催化元件(检知元件)及与之配对的参比元件组成的电桥作浓度信号采样单元,以高对称的高阻抗测量放大器作放大级,并引入切比雪夫多项式,配之以误差统计理论中的F检验法对浓度-电压曲线进行线性拟合,最终获得在整个爆炸下限的浓度范围内甲烷浓度检测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7.
TiO2光催化还原Hg(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粉体,考察了它当铬离子存在时对汞离子溶液的光催化还原效果。结果表明,当TiO2的用量为2g/L、汞初始浓度为7μg/mL时,光催化还原效率最高。在体系中通入N2保护,还原率明显提高。用无定形TiO2作为光催化剂,还原率不稳定。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圆管反应器中四束侧向对撞射流与轴向流形成的混合流动.应用激光粒子散射成像测量了侧向分散相在混合流中的浓度场分布,得到了不同的浓度分布图形随侧向流与轴向流速比关系,揭示了内在有规律的独特的浓度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89.
王永卫  朱永刚  牛志刚  王健 《推进技术》2011,32(5):690-693,721
由于直射式喷油孔的结构简单、布置和调整方便,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中,而且喷孔后方的燃油浓度分布对火焰稳定及燃烧效率有很大影响,由此预知喷孔后方燃油浓度分布对喷孔布置、确定喷孔与稳定器的相对位置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得到了直射式喷孔后方燃油浓度分布的计算公式,编制燃油浓度分布的计算程序,以分析直射式喷油孔后方的燃油浓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90.
运用Ubbelohde式粘度计测定PBO/MSA和PBOT/MSA溶液的粘度,采用稀释外推法对溶液浓度和粘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溶液浓度极低时,出现溶液粘度随浓度降低而增大的反常行为。通过实验研究,排除了粘度计和临界接触浓度的影响导致PBZs聚合物的极稀浓度区异常行为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加入不同浓度外加盐的方法,证明了可用半刚性聚电解质模型合理解释PBZs聚合物溶液极稀浓度区的异常行为。为了避免极稀溶液区出现反常现象,保证PBZs聚合物特性粘数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保证溶液的ηr=1.2~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