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91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2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系统控制复杂,离线仿真与传统全实物的故障试验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控制功能强大的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基于dSPACE1007系统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半实物实时仿真平台,解决可模拟绕组内部故障的实物电机、dSPACE与Simulink软件三方联调时的数据接口与控制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在DFIG定、转子匝间短路故障工况下,通过Control Desk界面可灵活改变控制参数及算法,实现电机绕组内部故障状态下的容错运行,为DFIG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研究提供硬件平台。  相似文献   
82.
在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航天仪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发射机构与接收机构位置偏移,这会使功率及效率发生骤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双十字组合式线圈偏移适应性,提出了具有抗偏移性的LCC-LCC及S-S拓扑并联构成的混合拓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分析了机构的磁场分布特性;然后,对LCC-LCC与S-S补偿并联混合拓扑的电路特性及发生偏移振动等条件下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所采用的双十字线圈与失谐混合拓扑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抗偏移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实验表明:接收线圈在位置偏移下,系统的输出功率与传输效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3.
电磁纯铁与不锈钢摩擦焊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电磁纯铁+不锈钢异种金属摩擦焊接头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以及对焊件轴向尺寸控制技术。 结果表明,摩擦焊接头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性能;隔磁体轴向尺寸偏差可以控制在±0.25mm。  相似文献   
84.
温度变化引起的静压液浮陀螺漂移的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温度变化引起的陀螺漂移的补偿展开分析,提出了用大力矩器线圈闭合力反馈回路,中力矩器线圈外加补偿电流来补偿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陀螺漂移的方法;并对据此设计的实验数据采集系统及补偿电路予以了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补偿原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
定子双绕组异步发电机控制绕组励磁无功容量与电机参数、负载、转速及变比、功率输出端励磁电容等有很大关系。文章分析了额定负载和空载下控制绕组电流及无功功率随转速的变化规律,着重探求了电机漏感、励磁电感、励磁电容值的变化对控制绕组励磁电流及励磁无功功率的影响情况,所得结果有助于双绕组异步发电机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6.
阻尼绕组对直接转矩控制同步电机动态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电励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其转子上存在阻尼绕组,必然对电机的动态行为产生影响。本文详细推导并分析了电励磁同步电机中电磁转矩与转矩角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仿真方法研究了阻尼绕组对直接转矩控制同步电机动态行为的影响。结果指出,在主转矩角为零点附近主转矩与主转矩角的变化趋势始终一致;交轴阻尼绕组能有效地抑制动态中转矩及转速振荡幅度;直轴阻尼绕组对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不明显,且该绕组的存在易引起系统的不稳定。从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转子上不宜设置直轴阻尼绕组。  相似文献   
87.
基于强磁场线圈的一种新型100 kW级水冷附加场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系统MAT-100S(100 kW applied-field magnetoplasmadynamic thruster system)由强磁线圈、空心阴极、扩张型阳极、水冷系统、电源处理单元.推进剂供给系统,热控子系统等组成.目前,整个系统还处于研究...  相似文献   
88.
电机温升是影响电机性能和运行可靠性的主要元素之一,温度校核已成为电机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采用电机三维温度场仿真方法,但是因电机端部绕组结构复杂,热流场耦合性强,对计算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建立3种定子绕组端部建模简化方式,使用Fluent仿真软件平台对某感应电动机热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建模时可以将定子端部绕组简化为拉直向上弯折的二维结构,这种简化方式兼具建模时间短、仿真精度高等优点。所得结论对快速进行电机热流场仿真、缩短电机设计周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9.
文章介绍一种星载磁强计校准装置及方法.首先,将高精度地面磁强计的三分量磁传感器置于标准磁场发生装置形成的磁场环境内,通过后端数据处理装置采集得到第一磁场数据,并进行不同量程下螺线管线圈常数Ci的标定;然后,将星载磁强计置于上述标准磁场环境内,并以高精度地面磁强计不同量程下获得的Ci作为基准,通过后端数据处理装置采集得到...  相似文献   
90.
新型机电一体化微磁力矩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微小卫星的发展需要磁力矩器具备轻量化、低功耗、小型化、集成化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微型磁力矩器设计方式,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思想,使控制电路内嵌于支架的端面上,实现了磁力矩器结构和驱动电路的集成化和整体结构的小型化,明显优于传统的分离设计方式。采用单绕组线圈+脉冲宽度调制(PWM)换向驱动控制的形式,相比常规的双绕组线圈电流幅度控制形式,线圈的重量和体积都减少了一半,功耗更低,控制更加简便。驱动电路具有电流采样功能,可以实现闭环控制,相对于传统的开环控制策略控制精度更高。此外还对磁力矩器的线圈参数和磁芯参数进行了最优设计。所设计的磁力矩器在某微小卫星上已成功应用,表明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