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17篇 |
免费 | 1604篇 |
国内免费 | 102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772篇 |
航天技术 | 1003篇 |
综合类 | 1505篇 |
航天 | 29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9篇 |
2024年 | 210篇 |
2023年 | 298篇 |
2022年 | 375篇 |
2021年 | 323篇 |
2020年 | 342篇 |
2019年 | 360篇 |
2018年 | 226篇 |
2017年 | 320篇 |
2016年 | 326篇 |
2015年 | 332篇 |
2014年 | 436篇 |
2013年 | 427篇 |
2012年 | 594篇 |
2011年 | 536篇 |
2010年 | 483篇 |
2009年 | 477篇 |
2008年 | 469篇 |
2007年 | 396篇 |
2006年 | 336篇 |
2005年 | 426篇 |
2004年 | 385篇 |
2003年 | 378篇 |
2002年 | 308篇 |
2001年 | 350篇 |
2000年 | 286篇 |
1999年 | 242篇 |
1998年 | 223篇 |
1997年 | 266篇 |
1996年 | 261篇 |
1995年 | 267篇 |
1994年 | 241篇 |
1993年 | 229篇 |
1992年 | 219篇 |
1991年 | 218篇 |
1990年 | 189篇 |
1989年 | 205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77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232.
喷雾系统是结冰风洞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结冰风洞试验段直接进行不同状态粒子分布特性的测量,会耗费巨大的成本。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研究结冰风洞试验段水滴分布特性的方法。通过搭建独立的喷雾粒子试验系统,得到喷嘴出口处的粒子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不同水滴在风洞内的运动及传质传热过程,得到不同水滴蒸发之后的直径,进而获得试验段粒子的分布特性。采用该方法对典型雾化状态下3m×2m结冰风洞试验段粒子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了空气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喷嘴出口处的初始喷雾粒子与试验段的水滴均保持近似正态的分布,试验段的水滴平均直径(MVD)与初始MVD接近,蒸发不能引起明显的MVD变化;(2)虽然空气湿度越小,水滴蒸发量越大,但湿度为100%时试验段水滴的 MVD比湿度为70%时小。研究成果为结冰风洞喷雾系统设计和调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33.
234.
235.
一、疲劳试验机及钢索组件的功能 某型直升机是引进技术制造的小型直升飞机,该机的主浆毂(星形件)疲劳试验机是关键试验设备。该试验机由机械、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等组成,机械部分包括承力架、加扭装置、四个中心挥舞加载作动筒,钢索组件等。钢索组件是用来连接离心力加载作动筒与主浆毂的,在试验时,钢索组件始终承受较大的载荷,是易损件,需要一定数量的备件。钢索组件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36.
237.
布置有多层孔板(丝网)的大开角扩散段通过参数的优化设计,可有效缩短暂冲式风洞启动时间,均匀进入稳定段的气流速度,并降低阀后噪声和气流脉动.针对某大型暂冲式风洞大开角扩散段设计关键技术开展专题研究,设计并进行了不同扩散段扩开角角度和中心体分流锥型式的组合实验,从压力损失、出口截面速度分布和降噪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件45°扩开角+65°平底锥的压力损失相对最小,而增加导流尾锥的中心分流锥由于底部难以形成稳态的分离涡使得其压力损失明显偏大,其它试验件组合的压力损失值则相接近;各试验件出口截面的速压分布均呈现以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双驼峰趋势,且孔板的开孔率偏高时出口剖面速度分布相对更平滑;试验马赫数下的大开角段对气流噪声的消声量约为12~14dB,对频率在2kHz以上的气流噪声具有相对较强的消声能力,同时气流经过设置有多层孔板的大开角扩散段后,气流波动幅值明显降低,气流脉动得到有效地抑制. 相似文献
238.
239.
本文探讨了轴对称紊流发生器总压畸变流场的不稳定性,根据流场低压区的时钟位置和大小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可分为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种.对于稳定场,畸变指数测量的重复性较好,非稳定场则较差.文中还介绍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流场模拟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