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77篇 |
免费 | 1234篇 |
国内免费 | 68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691篇 |
航天技术 | 1138篇 |
综合类 | 844篇 |
航天 | 2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6篇 |
2023年 | 250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300篇 |
2020年 | 327篇 |
2019年 | 267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233篇 |
2015年 | 222篇 |
2014年 | 314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46篇 |
2011年 | 353篇 |
2010年 | 349篇 |
2009年 | 357篇 |
2008年 | 368篇 |
2007年 | 407篇 |
2006年 | 319篇 |
2005年 | 326篇 |
2004年 | 278篇 |
2003年 | 234篇 |
2002年 | 248篇 |
2001年 | 260篇 |
2000年 | 214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80篇 |
1997年 | 126篇 |
1996年 | 178篇 |
1995年 | 148篇 |
1994年 | 162篇 |
1993年 | 130篇 |
1992年 | 118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95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7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较详细地对复合材料壳体与喷管卡环连接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对卡环,接头及倒锥等多体接触问题进行研究;对“I”型及“L”型卡环结构分别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并给出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282.
在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加速度计标度因数稳定性随温度及时间的变化数据,采用乘积型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对标度因数稳定性、时间、温度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标度因数稳定性的加速退化近似模型;考虑不同产品间的分散差异和试验测试误差,对加速退化近似模型进行随机化处理,基于一阶泰勒展开计算方差的方法,给出含置信度的加速退化近似模型;结合加速度计贮存条件,进行基于模型的贮存稳定期分析,得到贮存条件下给定稳定性判据时的加速度计稳定期;同时,也可以给出加速度计稳定性评价结果,判断某贮存条件下贮存一段时间后的稳定性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83.
284.
285.
286.
287.
通过热重分析法(TG)、差动热分析法(DSC)和红外光谱分析法(IR),研究了环境气氛和氮气气氛下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热氧化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应用DSC测定了环境气氛下HTPB的氧化反应峰峰温,求得了HTPB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反应速率常数KT。运用Dolye公式求出了氧化反应诱导期ti,由此确定防老剂H和抗氧剂At-215的最佳含量,At-215对HTPB的防老化作用优于防老剂H。实验表明:环境气氛下160°C~250°C温度范围内DSC曲线上的第一个放热峰以及TG曲线上对应的增重部分是由于环境气氛中的氧加入到HTPB骨架上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碳双键(1637cm-1)伸缩吸收峰逐渐减弱,同时羰基(1694cm-1)吸收峰和羟基(3330cm-1)吸收峰逐渐增强;KT与ti可以表征防老剂的防老化效果。 相似文献
288.
289.
290.
为了深入分析煤油燃料两相连续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工作特性,采用富氧空气或氧气为氧化剂,通过试验得到爆震波的时域、频域特征,对两相连续旋转爆震燃烧室中爆震波的起爆过程和稳定后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利用基于激光散射相位多普勒分析(PDA)技术对雾化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喷注器出口不同平面处煤油液滴速度与直径的统计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当煤油流量为78g/s,氧气流量为224.0g/s,空气流量为72.5g/s,当量比为1.083时,燃烧室在单波模态下工作,爆震波传播频率为0.904k Hz,平均转速为649m/s。使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当煤油流量为81.8g/s,氧气流量为231.8g/s,当量比为1.222时,燃烧室在双波模态下工作,爆震波传播频率为5.882k Hz,平均转速为1848m/s,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非定常性。在当量比为0.805~0.908的富氧工况下,随着氧化剂中含氧量的增加,爆震波的速度逐步增大,最终达到2440m/s;在当量比为1.057~1.220的富燃工况下,随含氧量的增加爆震波速度呈现线性增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