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8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636篇
航空   2373篇
航天技术   552篇
综合类   322篇
航天   154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连续均匀气流中单液滴破碎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均匀气流中单液滴变形、破碎特性,采用高速摄像机对液滴的变形、破碎过程进行了测量。试验设计工况下所得结果表明: (1)冷态气流中,液滴变形速率随[We]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变化趋势,[We]数在15~40液滴变形速率在0.2m/s~0.8m/s变化,[We]数在45~60液滴变形速率在0.6m/s~1.4m/s变化;(2)模糊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冷态气流中,液滴初始直径对液滴变形速率的影响能力弱于初始气/液相对速度,[We]数在15~40液滴直径、气/液相对速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9,0.71,[We]数在45~60液滴直径、气/液相对速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43,0.657;(3)液滴的初始直径增加使得液滴发生破碎的临界[We]数增大;(4)液滴的破碎时间分别随气流流量、气流温度的增加呈负指数的变化趋势,且变化趋势都随气流流量或气流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992.
双向扩张孔出口宽度对气膜冷却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广超  付建  张魏  寇志海 《推进技术》2016,37(11):2088-2096
采用窄带液晶瞬态测温技术,研究了圆柱孔和不同出口宽度双向扩张孔气膜冷却特性。主流雷诺数为6500,吹风比为1.0和2.0。双向扩张孔入口宽度为1.5倍孔径,出口宽度分别为1.5倍、2.0倍和2.5倍孔径。结果表明:吹风比为1.0时,出口宽度对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二维分布影响较小。吹风比2.0时,增加出口宽度不仅改变了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分布,还增大了径向平均冷却效率值,减小了径向平均换热系数值。双向扩张孔出口宽度增大到2.5倍孔径时,面平均冷却效率较圆柱孔增加118.2%,面平均换热系数降低14.3%。吹风比为2.0时,与圆柱孔相比,出口宽度增加逐渐改变了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二维分布。双向扩张孔出口宽度增大到2.5倍孔径时,面平均冷却效率增加了219.4%,面平均换热系数降低了27.2%。  相似文献   
993.
柔性热防护系统及相关热考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柔性热防护系统为高超声速充气气动减速器的防热需求而发展,主要为大质量地球再入及未来火星的进入、下降和着陆系统的防热而研发。本文介绍了美国针对高超声速充气气动减速器已经进行和正在策划的飞行试验情况以及火星进入、下降和着陆系统对柔性热防护系统的使用热环境需求。对柔性热防护系统的基本组成进行了介绍,详细描述柔性热防护系统的相关热考核试验。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数据传输电缆的仿真分析计算,得到了传输信号频率、电缆回路之间的距离与电磁耦合之间的关系.对于直9系列直升机中数据传输电缆的物理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感应电压会在传输频率为75MHz时达到最大值,线间距离为1.5mm时具有最小值.分析结果为直9系列直升机/飞机机载数据电缆的布线优化和电磁兼容改进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聚对苯撑苯并双嗯唑(PBO)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6-二氨基间苯二酚(DAR)与对苯二甲酸(TPA)缩聚的方法制备PBO聚合物溶液,在180—200℃使聚合物形成液晶态,利用干喷湿纺制法制备纤维。采用DSC、Raman及XRD等方法对纤维进行表征。制备的纤维与商品纤维相比,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热性能,但表面形貌和强度有差异;两种纤维具有6个相同的主要Raman光谱带,但制备纤维的峰面积较小。制备的PBO纤维热降解温度达650℃,热牵伸处理可使纤维的模量提高至240~300GPa。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对当前十分活跃的一种电装技术一表面安装技术,详细讨论了该技术中的印制板的选择与热匹配以及焊膏的涂覆、焊接时温度曲线的设置等。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催化刑对HMX复合推进剂的作用部位和模式。加入硬脂酸铅(PbSt)后,推进剂燃速急剧增加。此种燃速增快现象类似于催化双基推进剂,即所谓的“超速燃烧”现象。仅当粘合剂本身氧含量较高时,HMX的超速燃烧现象才会发生。但HMX本身的燃速并不随PbSt的加入而增加。PbSt影响粘合剂的热分解过程,并在燃烧表面上产生含碳物质,喷射至气相的气体产物也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这时气体物质量的比接近于化学计量比,因而反应速率很可能增加。反应速率的增加又使反馈至燃面的热流量增大,并使推进剂燃速增加。  相似文献   
998.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绝热层烧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的化学烧蚀模型。模型考虑了发生在绝热层烧蚀表面的五种化学反应。绝热展在烧蚀过程中按材料物性变化情况分为碳化层、原始材料层,中间假设为一热解面。在内绝热层烧蚀模型中建立了内绝热层表面烧蚀过程的能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并运用动边界热传导差分求解出绝热层内部的温度场。用该模型对一种固体发动机内绝热层的烧蚀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发动机试验解剖测量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99.
航天器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热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结构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从热变形分析角度出发,对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热变形分析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推进剂粘合剂的需要,以聚己二酸乙二醇丙二醇酯(PEPA)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4 丁二醇为硬段合成了一类能为硝酸酯增塑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E)。该弹性体采用熔融预聚法制备。利用GPC、FTIR、DSC、X Ray,力学性能测试和硝化甘油吸收实验等分析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聚氨酯的结构特征,具有较低的软段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加工温度,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以及与硝酸酯良好的相溶性,具有满足推进剂使用要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