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47篇 |
航天技术 | 95篇 |
综合类 | 56篇 |
航天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6月21日11时15分(北京时间21日23时15分),由62岁的迈克·梅尔韦尔驾驶的"太空船一号",平安降落在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一家机场的跑道上.飞船设计者、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伯特·鲁坦等数千人,迎接飞船的归来. 相似文献
132.
低功耗CMOS带隙基准电压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低功耗、高电源抑制比CMOS带隙基准电压发生器电路。其设计特点是采用了共源共栅电流镜 ,运放的输出作为驱动的同时还作为自身的偏置电路 ;使用CSMC标准 0 6 μm双层多晶硅n -wellCMOS工艺混频信号模型 ,利用Cadence的Spectre工具对其仿真 ,结果显示当温度和电源电压变化范围为 - 5 0℃~ 15 0℃和4 5V~ 5 5V时输出基准电压变化小于 1 6mV和 0 13mV ;低频电源抑制比达到 75dB。电路在 5V电源电压下工作电流小于 10 μA。该电路适用于对功耗要求低。 相似文献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为满足多电飞机(MEA)的大功率用电需求,系统工作电压需要进一步提高,而较高电压会增加相关部件的绝缘失效风险。面向多电飞机特定工作场景和参数,搭建了模拟飞机电作动器中的绕组间绝缘故障测试平台,开展了1 kHz范围内的局部放电(PD)大量重复实验,研究了特定电压幅值、正弦波和方波脉冲波形下局部放电幅值、放电重复率和放电相位等统计特征,并计算评估了不同频率值下多电飞机中的局部放电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设定频域范围内,方波脉冲下的起始放电电压(PDIV)都低于正弦,方波脉冲波形对绝缘影响更大;随着频率升高,放电幅值逐渐降低,但放电重复率几乎呈线性增长;放电时刻集中于上升沿/下降沿末端。以50 Hz作为对比基准频率,1 kHz时的放电幅值降低80%,而放电重复率增加11.92倍,较高频率下多次累积的小幅值击穿成为威胁绝缘失效的主要原因。计算分析认为高频下空间电荷场强变化导致的放电延迟时间减少和周期数目增加分别导致局部放电脉冲幅值降低和放电重复率增加。本实验结果有助于针对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和相关装备开展针对性绝缘测试和评估,并有望为多电飞机向大功率高电压方向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9.
《中国民用航空》2005,(2):40-41
2005年1月29日9时27分,南航CZ3097包机平稳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成为56年来祖国大陆首架降落在台湾的包机,11时58分,台湾华航CI581包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着陆,这是台湾民航客机56年来首次在首都北京降落。共有大陆、台湾8家航空公司的9架客机执行了首日的包机任务,分别是:国航CA1087/8航班往返北京与台 北,国航CA1085/6航 班往返北京与高雄,南航CZ 3097/8航班往返广州与 台北,东航MU579/80 航班往返上海与台北,上航F M807/8航班往返上海与 台北,厦航MF881/2航 班往返广州与台北,海航HU 7951/2航班往返北京与 台北;以及台湾华航CI… 相似文献
140.
基于降落图像匹配的嫦娥三号着陆点位置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应用着陆器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和嫦娥二号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嫦娥三号着陆点位置评估方法。以高分辨率降落图像上的着陆器位置为基础,通过降落序列图像间的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匹配,计算序列图像间的几何转换参数,完成着陆器在低分辨率降落图像上的定位。并通过提取降落图像与嫦娥二号DOM影像上的撞击坑,实现图像间的匹配与几何转换参数的计算,最终得到着陆器在嫦娥二号DOM影像上的位置。通过对比美国"月球勘测轨道器"(LRO)拍摄到的着陆器真实位置,验证了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其定位精度在DOM影像1个像素以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