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航空   927篇
航天技术   322篇
综合类   186篇
航天   38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51.
针对目前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向理论研究尚不完善、缺乏实践验证等方面的问题,采用改进LCD算法及分维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及实物验证。对被测点所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直接进行LCD分解并计算各分量分维数作为故障特征,输入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物验证成功分类了2类电路状态,并阐明了分类结果杂散点较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2.
地面粗糙度是大气边界层中反映下垫面形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近地风场特征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地面粗糙度对下击暴流风剖面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下击暴流三维足尺模型,通过实验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调整粗糙元高度及分布密度来模拟自然界地面不同的粗糙类别,数值模拟了具有不同地面粗糙长度的下击暴流近地风场。结果表明:在距离风暴中心较近的位置(r≤1.0Djet),地面粗糙度对下击暴流风场的影响并不明显,各径向位置的最大风速值和最大风速所在高度都基本不受地面粗糙度影响;在下击暴流冲击地面后沿径向发展的过程中,经过粗糙的地面,产生能量耗散效应,地面粗糙度对于下击暴流风剖面特征的影响逐渐显著,不同地貌下的竖直风剖面产生较大差异;在近地面高度,地面粗糙度对下击暴流径向风剖面影响显著且影响范围大,沿径向发展的方向下击暴流的风速随着地面粗糙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更迅速;随着距离地面高度增加,地面粗糙度对径向风剖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远离风暴中心的区域。尽管下击暴流形成后沿径向扩散过程存在强度自然衰减过程,但在距离风暴中心较远的径向位置,当遭遇强下击暴流时,下击暴流引起的近地面强风仍然具有很大的威胁和破坏性,因此地面粗糙度对下击暴流风剖面特性的影响不能忽略,需要在风剖面模型中考虑地面粗糙度的修正。  相似文献   
953.
基于前体激波的内转式进气道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文友  余安远  杨大伟  乐嘉陵 《航空学报》2018,39(10):122078-122078
在腹部进气的乘波前体/内转式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中,为使进气道捕获截面和唇口型线的形状与飞行器前体激波较好匹配,提出一种基于前体激波形状的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计算乘波前体流场并提取前体激波形状;其次,将进气道捕获型线(ICC)投影在前体激波曲面上,得到可全流量捕获的进气道唇口型线(IFCC);再次,给定进气道基本流场的中心体轴线位置,确定基本流场的入射激波形状;然后,给定基本流场的沿程压缩规律,应用特征线法确定进气道的基本流场;最后,将ICC顺来流方向投影至进气道入射激波曲面上,经流线追踪和黏性修正得到最终的进气道型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典型飞行器前体,在设计马赫数为7.0的条件下,应用该方法得到的进气道流量捕获系数达0.976,隔离段出口截面的马赫数、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3.17、38.9和0.487。  相似文献   
954.
张帅  雷晓波  张霞妹  张强波  文敏 《推进技术》2020,41(10):2325-2331
为了检测识别航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风扇外物撞击事件,采用非接触叶尖振动测量系统对风扇叶片叶尖振动位移进行实时采集与检测。通过风扇叶片非接触叶尖振动位移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叶尖振动位移服从正态分布,并采用Epps-Pulley假设检验证明。设计了基于统计特征的风扇叶片外物撞击叶尖振动位移检测算法,采用该方法获取了风扇转子不同转速下外物撞击叶尖振动位移检测阈值。对风扇转子转速为3000r/min状态下,直径16mm、质量为2.9g的外物弹体撞击风扇叶片的振动位移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对该方法识别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统计特征的发动机风扇外物撞击检测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外物撞击风扇叶片事件及发生撞击的叶片编号。  相似文献   
955.
叶型结冰会改变叶型原有的气动外形,影响气动特性。采用 FENSAP-ICE软件对 NACA0012翼型的 结冰进行数值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压气机进口导叶叶型进行二维结冰计算,并对数值计算结 果进行流场分析。结果表明:明冰对叶型的气动性能影响大于毛冰,叶型气动特性的衰退主要受分离区中上分 离涡的影响,叶型前缘上翘的明冰引起叶型尾部分离区域面积增大,强烈的分离涡导致结冰后叶型压力损失 增大。  相似文献   
956.
一些航拍图像的尺寸较大,现有的特征点提取算法在对其处理时均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特征点提取算法。首先构造原始图像的拉普拉斯金字塔,以获得图像的尺度信息,同时保留图像的方向信息;再使用非均匀多方向滤波器组将金字塔图像分解在不同方向上,在分解后的图像中提取局部极值点作为候选特征点集;采用特定的合并策略合并候选特征点最终得到特征点集,并根据方向滤波器组为特征点分配方向向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基本保证提取到的特征点匹配率及正确率的前提下,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957.
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种酚醛树脂样品进行研究,选择在575℃条件下进行裂解,其裂解产物通过DB-35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和质谱鉴定,获得了有关这两种酚醛树脂各自结构的特征信息,酚醛树脂的热裂解产物的总离子流图可认为是他们各自结构特征指纹。  相似文献   
958.
信息系统的一种分块特征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差异矩阵和最小差异表,结合与或树技术,提出了一种特征选取的方法IBFS.该方法采用指定标示后分解信息系统为标示块(IB),再根据各个标示块最终求解信息系统的一个较优特征选取.它不仅具有确定性,而且具有快速和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9.
网格简化中基于特征矩阵的二次误差测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二次误差测度算法存在尖端特征消失、局部过度简化等缺陷,提出了基于特征矩阵的二次误差测度算法用于网格简化.通过将顶点曲率和边长引进该特征矩阵以优化误差度量,模型中各顶点便易于区分,于是具有明显几何特征区域的顶点误差度量能够被提高.这样,边折叠的顺序可以方便的得到调整,使得模型中的突出特征更多的被保留下来.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在保持了二次误差测度算法计算时间短、运行效率高的同时,也克服了网格分布过于均匀、无法突出模型重要特征的缺点.  相似文献   
960.
充分利用空间目标的几何先验知识,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特征点提取的单摄像机确定空间目标姿态角的方法,避免了多站图像的立体匹配。在M atlab2006 a的环境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较高,是一种简洁有效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