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航空   1041篇
航天技术   94篇
综合类   209篇
航天   7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等关键部件引起的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将导致流动分离,从而改变当地压力分布与局部受热情况,影响飞行稳定性与飞行安全,因此需要对高超声速流动的分离现象进行细致研究。采用高精度5阶特征型WENO格式与3阶TVD型Runge-Kutta方法,求解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对立楔诱导的高超声速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引起的分离流动流场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5阶特征型WENO格式分辨率远高于类TVD格式;Ma=6时得到清晰的激波结构、分离涡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和壁面极限流线的拓扑结构,证明了WENO格式应用于高超声速分离流动的可行性与高分辨率;对不同来流Mach数的对比证明Mach数的增大抑制流动分离,导致分离涡减小。  相似文献   
142.
为了研究鸭式布局远程弹尾翼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设计了无尾翼,“T”型尾8翼,栅格尾翼三种尾翼布局,通过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不同布局在不同马赫数及迎角状态下对远程弹气动特性尤其是滚转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安装“T”型尾翼的模型和安装栅格尾翼的模型相比,在跨声速阶段,其升力特性优于栅格尾翼,也更利于滚转控制,但在超声速区域,栅格尾翼模型具有明显的升力特性优势,同时也容易进行滚转控制,而减小阻力是栅格翼将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3.
磁激等离子体超声速气流的瞬态加速系统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涛  李应红  张百灵  陈峰  李益文 《航空学报》2012,33(8):1375-1383
研制了基于激波风洞的热电离系统,设计了马赫数Ma=1.5的喷管和分段法拉第型实验段,并选用了合理的磁场及电场方案。采用氦气驱动氩气模式,通过在激波管低压段注入电离种子K2CO3粉末实现气流的热电离;压缩后的高温氩气启动喷管,以瞬态超声速导电流体形式通过实验段。实验结果表明:当激波管高压段压力为1.1 MPa、低压段压力为500 Pa时,喷管出口的超声速导电气流温度约为4 185.91 K,压力约为0.037 MPa;当电容电压为400 V、磁感应强度为1.0 T时,由实验段中间位置电极的放电特性可以估算出气流电导率约为78.1 S/m,单对电极输入功率约为9.46 kW;用感应电压法对加速效果进行初步评估,出口气流速度增加了29.3%,电效率为26.1%。  相似文献   
144.
朱跃进  董刚  范宝春 《推进技术》2012,33(3):405-411
激波与火焰的相互作用常发生在超声速燃烧和燃烧转爆轰过程中,为深入了解这一现象,采用带化学反应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对平面入射激波及其反射激波与火焰的作用进行了计算研究,其中燃烧过程使用单步反应模型描述。研究结果显示:在受限空间内模拟激波与火焰作用,能更好地符合实验结果,从而体现出受限空间的三维效应;火焰在入射激波的作用下主要经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而发生变形,此时火焰变形以物理作用为主,燃烧膨胀效果相对不明显;当反射激波与变形火焰再次作用后,火焰迅速膨胀变形,放热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此时化学反应过程起主要作用;在反射激波的作用下,变形火焰复杂三维涡结构的形成能强化热量与质量的输送,提高燃烧速率。  相似文献   
145.
对跨声速离心压气机中进口导叶与叶轮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模型包括三种几何间距模型及对同一间距几何模型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转静子交界面位置设定。计算结果表明:转静子交界面位置的设定对于多排叶片混合平面法定常计算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5%叶轮轴向长度的变化就可造成1%的效率、2%的压比差别;进口导叶与叶轮的叶排间距大小对离心压气机级气动性能影响很小,但间距较小时会造成流场内较大的压力波动。在近叶排间距时,导叶切割叶轮激波会在导叶压力面侧产生一个高损失区,并沿导叶表面向上游传播;该高损失区由激波压力波造成。此外,激波存在与否,影响到两排叶片流场的相互影响作用强度:激波使叶轮对导叶流场的影响几倍甚至十几倍大于导叶对叶轮流场的影响;激波的影响作用使导叶压力面、吸力面侧压力波动由不同的原因造成。最后,在近叶排间距时,初始进入叶轮通道内且靠近主叶片压力面的尾迹相对靠近吸力面的尾迹片会滞后;完全进入叶轮通道后,近压力面侧尾迹的滞后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6.
采用空间HUE格式、时间LU-SGS推进、sst-kw湍流模型、多块结构网格程序,对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MHD)控制高超声速二维进气道边界层分离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发现,不施加控制时,数值模拟得到的壁面静压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进气道喉道处分离区占据喉道高度的1/3左右.通过施加MHD控制,消除了进气道内部的边界层分离,总压恢复系数从0.502提高到0.56,喉道处流场畸变系数减小了18.6%.  相似文献   
147.
"回收/调节"方法在混合LES/RANS模拟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一种混合大涡模拟/雷诺平均Navier-Stokes(LES/RANS)模拟方法结合三阶加权基本无振荡(WENO)格式对马赫数为2.88的压缩斜坡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回收/调节"方法生成入口湍流脉动边界条件.当采用固定入口边界条件时,湍流边界层会缺乏合理的湍流能量,使之抵抗逆压梯度的能力减弱,会严重高估分离...  相似文献   
148.
本文研究了一维非定常气-团二相流的特征,对于目前常用的、包含一定近似的运动方程组,它有两个虚部很小的复根,研究表明这种很小的虚部出现与方程中引入的近似有关。从十多个算例的结果看,这样的虚部不影响人们在工程计算中用该方程组求解初值问题。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气-团二相流方程组,本文发展了一种类特征线方法,它保留了双曲型方程特征线方法的若干优点,但它允许方程的特征根中有微小的虚部。含灰气体激波管流动的计算表明,类特征线法具有精度高、数值耗散和弥散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9.
气云爆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云爆轰实验研究在一根专门设计的管中进行,通过对压力和火焰阵面的测试,研究激波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气云爆轰的爆速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激波扣的点火诱导时间。理论研究考虑了液滴在高温,高压和高速气流中的变形,剥离和破碎,液滴的点火和局部爆炸以及气云爆轰的C-J判据。  相似文献   
150.
氢氧爆轰波与界面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VD格式数值模拟了初压在0.1-1.0MPa,3H2+O2的爆轰波与固壁的反射特性,以及初压在1.0MPa,3H2+O2的爆轰波与初压在0.02-0.3MPa范围内的卸爆气体的相互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