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4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滤光片是航天光学遥感探测器的关键部件,其环境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探测器的光谱响应特性。文章以现有的航天器、电子元器件、光学膜层等环境考核标准为基础,参考欧空局、DALSA(加拿大数字影像器件公司)等的考核条件,并结合在遥感相机研发生产过程中与滤光片相关的环境考核项目,首次提出了一套针对航天光学遥感探测器滤光片的环境考核方法,给出了考核项目、考核流程、参考试验条件、测试项目、测试方法。考核项目包括高低温循环、热真空、热存储、湿度、辐照考核;测试项目包括光谱特性测试、膜层牢固度测试。该方法已在遥感型号产品上实施并得到在轨和地面试验验证,可作为滤光片环境考核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地球敏感器光谱波段对红外带通滤光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卫星用红外带通滤光片的膜系设计出发,分析了地球敏感器的不同光谱波段(工作波段)对锗基片和碲片铅镀膜材料的吸收和透射率的影响,以及对滤光片膜系的等效折射率和反射损失的影响。给出了设计结果,提出了卫星用地球敏感器的最佳光谱波段。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6,(6):122-130
阐述了微纳卫星光学载荷从单一摄像头到应用模式多样的综合系统的发展过程。调研了国外微纳卫星光学载荷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如轻小型化、紧凑化、观测任务多样化和视频成像,主要表现在低成本商业遥感应用,适于新技术演示验证、光学载荷图像产品的网络应用、商用现货(COTS)技术应用、模块化技术体系等方面。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以下启示:我国微纳卫星光学载荷发展应紧跟国际步伐,瞄准低成本商业遥感方向,建立标准化、模块化微纳卫星光学载荷技术体系;发展颠覆性技术(薄膜衍射成像和液晶可调光谱滤光片用于高光谱成像),积极探索微纳卫星光学载荷研制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光电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一种光电信息传输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地球敏感器红外带通滤光片膜系设计及其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红外带通滤光片已成功地应用于我国自行研制的近三十颗卫星的地球敏感器上。本文详细介绍了用等效折射率概念、设计14~16.25μm红外带通滤光片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设计的膜系,分析了主要工艺及膜层厚度的控制对红外带通滤光片光学特性的相互影响,并与国内外同类滤光片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如何研究太阳? 数百年来,科学家们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研究太阳。在17世纪初望远镜出现的几年后,天文学家伽利略就利用望远镜研究太阳。随着技术的发展,望远镜变得越来越完善,后来为了防止天文学家们在观察太阳时损伤他们的眼睛,又在望远镜前端安装了滤光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