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航空   1628篇
航天技术   90篇
综合类   270篇
航天   1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比冲预测作了专题综述。文中介绍了目前预测比冲所用的两种主要方法。分析了发动机中的比冲损失。关于比冲预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二相流损失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初步总结了国内外进气道-发动机匹配试验研究所用的几种进气道出口畸变流场模型装置的性能和使用经验,并根据我国当前的研究状况,提出了优先选用轴对称随机频率发生器作为在高空模拟试验台上进行进气道-发动机匹配试验研究的进气道出口总压畸变流场模拟装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3.
64.
高速复杂流动PIV技术研究实践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实验流体力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非接触激光测试方法之一,为认知复杂流动机理提供直观的流场信息.本文基于超声速流场PIV技术研究实践,针对示踪粒子布撒器设计、粒子松弛特性模型构建、激波流场测试分析、超声速平板湍流边界层结构分析等方面具体问题的研究和认识,从理论、定量化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应用于超声速流场PIV技术现阶段依然存在的问题.从应用于超声速流场PIV技术的原理出发,针对高速复杂流场的PIV测试现状,总结了应用于超声速流场PIV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光学部件、示踪粒子及布撒系统所遇到的一系列挑战,以及国内外利用PIV技术在高速复杂流场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针对PIV技术能否适用于高超声速流场的测量做了系统化地探索.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应用于超声速流场PIV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用的精确的PIV方法不存在,必须从具体研究的流动机理角度改造相应的PIV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65.
周向总压畸变对对转压气机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掩刚  先松川  国睿 《推进技术》2015,36(2):200-206
以对转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在数值方法校验的基础上,应用全通道定常流场分析手段计算了对转压气机不同周向畸变条件下的三维流场,获取了周向总压进气畸变对该压气机性能以及流场结构的影响效应,确定了对转压气机的临界畸变角,分析了不同畸变强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周向总压畸变在对转压气机中的发展演化过程。结果表明:(a)所研究的对转压气机临界畸变角约为72°,略高于传统动-静叶排交替的压气机临界畸变角;(b)相比均匀进气工况,当畸变指数为0.24时,对转压气机失速点压比和失速裕度分别下降3%和9.6%,当畸变指数为0.5时二者分别下降8.3%和19.8%;(c)未畸变区与畸变区流体之间存在的压力梯度影响转子叶片相对来流速度。进入畸变区叶片来流相对速度减小,负荷降低,退出畸变区叶片来流相对速度增大,负荷增大;(d)上游转子使得畸变水平提高,下游转子反向旋转效应抑制了来流相对速度变化趋势,增强了气流在其叶片通道中的掺混,使得畸变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6.
气膜孔内局部堵塞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吹风比为0.3~1.5,堵塞比为0.1~0.5范围内,对平板上单排倾斜气膜孔内局部堵塞所引起的冷气射流流动和冷却特性变化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堵塞比、堵塞位置和吹风比对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在研究参数范围内的研究结果表明:气膜孔出口端前缘的局部堵塞有利于抑制肾形涡,对气膜孔下游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有改善作用,并且随着堵塞比和吹风比的增加,对冷却效果的改善越为明显.而在气膜孔出口端尾缘或侧边的堵塞则在较大的堵塞比下削弱气膜冷却效果.相对于气膜孔出气端的局部堵塞,在气膜孔进气端和中部的堵塞对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要微弱得多.  相似文献   
67.
大型边界层风洞是开展风工程研究的必备装备。以浙江大学ZD-1边界层风洞的研制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大型回流边界层风洞气动设计和立式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风洞气动设计时采用了收缩比为4∶1的单回路单试验段气动轮廓,在试验段中设置了0.22°的当量扩散角,对拐角导流片外形作了特殊处理,并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立式结构。流场校验结果表明,大型回流边界层风洞的气动与结构设计能满足设计要求,某些指标甚至达到航空风洞的标准,在试验段中设置扩散角有利于降低轴向静压梯度,立式结构设计对提高试验段气流的水平均匀性有一定的作用,可为今后类似风洞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采用在进气道出口连续抽气的方法,在地面静止状态(俯仰角α=0°,偏航角β=0°)下试验研究全尺寸埋入式进气道的气动特性。首先介绍了试验方法,给出了出口总压分布图谱,然后对进气道流量和畸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设计合理,准确校准了进气道出口流量;地面静止状态下进气道性能良好,总压恢复系数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则随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9.
建立完善的螺旋桨绕流理论异常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螺旋桨流场整体旋转性、非定常非线性、三维效应、气流粘性、涡桨干扰等原因;另一方面是螺旋桨流场的流场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认知。文章采用CFD方法对螺旋桨的瞬态流场结构进行了重点研究,详细绘制了自启动瞬间直至充分发展的螺旋桨瞬态流场结构图及所受气动力的变化图,分析了流场变化特性及其对升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为实现立式捏合机搅拌桨叶全三维设计与优化,集成搅拌桨叶几何造型、流场模拟与机械性能分析,开发了基于流场模拟的复杂形面搅拌桨叶三维设计与优化系统.分析搅拌桨叶运动特性,建立搅拌桨叶的三维参数化模型;综合搅拌桨叶的几何造型、运动方式、混合工艺条件,在虚拟环境中真实地模拟搅拌桨叶混合过程,快速分析与评价搅拌桨叶几何形状与流场特征的关系;在虚拟环境下,将流场模拟结果作为负载,添加在搅拌桨叶上,对其机械性能进行分析与优化.通过工程设计实例,对这套方法进行验证,设计结果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这套系统可以缩短设计时间20%,设计的设备能耗降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