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175篇
航天技术   143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2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Recentl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acting as relay platform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extending coverage and improving connectivity for long-range communications. Specifically, in the scenario where the access point (AP) is mobile, a UAV needs to find an efficient path to guarantee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relay link. Motivated by this f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al design for beamforming (BF) and UAV path planning. First of all, we study a dual-hop amplify-and-forward (AF) wireless relay network, in which a UAV is used as relay between a mobile AP and a fixed base station (BS). In the network, both of the AP and the BS are equipped with multiple antennas, whereas the UAV has a single antenna. Then, we obtain the output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the dual-hop relay network. Based on the criterion of maximizing the output SNR, we develop an optimal design to obtain the solution of the optimal BF weight vector and the UAV heading angle. Next, we derive the closed-form outage probability (OP) expression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ual-hop relay network conveniently. Finally, computer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obtain nearly optimal flying path and OP performance, indic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increasing the antenna number at the BS or the maximal heading angl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sidered relay network.  相似文献   
82.
下滑波束导引系统是飞机在自动着陆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无线电波束导引系统。首先,简要阐述了下滑波束导引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然后,对导引系统的运动学环节及下滑耦合器进行分析,对飞机下滑波束导引系统结构进行设计;最后,在MATLAB平台下,对所设计的下滑波束导引系统进行大量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下滑波束导引系统结构是合理的,其控制系统是稳定的,且其稳态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3.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基本功差成为了业内不争的事实.论文从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切入,结合英语口语教学实践,讨论了强化形成性评价,完善口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措施及效果,并得出结论: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强化形成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4.
北天风车     
北天小星座三角座泊着华丽的正面朝向我们的旋涡星系M33,也叫纸风车星系或三角座星系。M33直径5万光年,是本星系群中第三大星系,仅次于仙女座大星系M31和银河系。M33离银河  相似文献   
85.
86.
可变功分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可变功分器(VPD)的分析、仿真设计及试验结果。该可变功分器由Wilkinson功分器、移相器组件和Lange桥组成,在1250±50MHz的频率范围内实现功分比在0dB到30dB范围内连续变化,相位变化小于15°,平坦度优于1dB,驻波比小于1.2。  相似文献   
87.
夕龙 《飞碟探索》2001,(3):29-29
设想太阳系形成之初,在直径 0. 01光年的范围内是一团高温的太阳云气体尘埃,其密度为 15克/立方厘米。由于冷却和万有引力的作用,在这团太阳云气体尘埃边缘的物质逐渐向中心运动,并同时产生向中心的旋转力。  根据地球自转的科里奥利效应,在地球南半球的大气环流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在北半球是顺时针的,因此金星和天王星及其卫星也是在太阳的另一面形成的。它们的自转方向和太阳系的其他的行星的自转方向相反。但是鉴于太阳系中旋转方向相反的行星的质量只占极小部分,所以原始太阳星云一定不是球形的,而是一个类似伞面的状态。…  相似文献   
88.
杨平 《上海航天》1994,(6):9-16
随着阵列信号处理的不断发展,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讨论了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BF)系统的组成、各种参数的选择、及适合于连续波体制雷达的修正的Gram-Schmidt自适应算法,并结合实例详细讨论了ADBF系统的硬件实现。所得结果说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9.
心舞银河     
生命的形成已是十分不易,而自我个体的形成那更是千难万险——如果你细细推敲的话便会发现,每一个自我个体的形成,都需要有千千万万个极其偶然的因素来造就,并且还是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0.
阿容 《飞碟探索》2003,(3):14-14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科学家从“旅行者”号太空飞船传回的资料发现,木星有两个光环。后来,他们又发现了木星的第三个光环。由于这个光环比较透明,被科学家称为薄纱光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根据“伽利略”太空飞船搜集的资料发现,木星的光环,是由于流星撞击木星四个小卫星所产生的尘埃产生的。因为木星的卫星体积不大,没有足够的引力,所以不能阻止流星的尘埃飞离卫星表面。木星的直径约为14.3万千米,而尘埃形成的光环分布在离木星核心9万千米~25万千米的上空。红色的光环约16千米宽,是由流星撞击离木星最近的两个卫星所产生的尘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