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113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了选用N,Ti,Cr,Ag等元素,采用直接注入和离子束混合两种工艺方法对燃油泵柱塞,斜盘进行离子注入所引起的性能变化以及实际零件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的200h等效台架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22.
引言 所有海军飞行员、领航员、空勤人员都必须先参加缺氧熟悉训练(通过暴露在模拟高度的低压舱内进行),然后是每4年一次的恢复训练。由于有可能发生气压性创伤或减压病,危险度很高。内部观察员(IO)的所有训练暴露都在低压舱内进行,因此要不断地经受上述危险的考验。在高空暴露之前吸氧排氮一段时间是减少高空减压病的一项明确技术,但对其具体训练方案的有效性还没有完全确定。  相似文献   
23.
24.
岳国粹 《推进技术》1982,3(2):32-38
本文讨论了固体推进剂配方中的粘合剂,固化剂,增塑剂,以及带有活性基团的其他组分的用量计算方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个简便而通用的当量比计算方法。此法已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25.
26.
从制备最主要的原材料入手,研究了TSTR树脂的合成,并对树脂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IR)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量分析法(TGA)等热分析,其中4-氰基苯酐的一步合成法已申请了国家专利。试验结果表明:该树脂的最高工作温度可达400℃,接近美国先进的PMR-Ⅱ-50 高温树脂的工作温度。  相似文献   
27.
为发挥离子渗氮和离子氮碳共渗两种技术各自的优势并克服其不足,研发了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氮复合处理(以下简称离子渗复合处理),并与单一离子渗氮进行了对比。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离子渗层厚度、物相、截面硬度进行了测试,并对化合层形成动力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5钢经离子渗复合处理后化合层明显厚于单一离子渗氮,化合物层形成效率显著提高,且表层硬度提高。经离子渗复合处理后化合层新增了Fe3C相,且主要物相发生了由γ′相向ε相的转变。动力学分析表明,离子渗复合处理化合层形成扩散激活能比单一离子渗氮明显降低,从179.7 k J·mol–1降低到87.1 k J·mol–1,同时得出了45钢在783~843 K温度范围内离子渗氮与离子渗复合处理化合层厚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dplasma nitriding=exp(15.8–10810/T)与dcomplex treatment=exp(9.7–5237/T)。  相似文献   
28.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包覆CL-20及对NEPE推进剂性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通过水-溶液悬浮法将其包覆于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并对包覆后的CL-20分别进行了XPS、SEM、撞击感度和表面能测试;研究了弹性体包覆CL-20对含CL-20的NEPE推进剂常温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塑性弹性体能有效包覆CL-20,在大幅度提高含CL-20的NEPE推进剂常温力学性能并改善"脱湿"的同时,改善高能低特征信号配方燃烧性能,σm最大提高了47%,εm最大提高了184%;燃速压强指数n降低了12%.  相似文献   
29.
30.
超薄层C—N共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行研制伯低真空化学热处理多用炉进行低真空脉冲式碳-氮共渗试验。研究渗剂组成及配比、工作压力、脉冲工艺周期、共渗温度与时间对渗层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低真空脉冲式碳一氮共渗工艺能满足机械零件表面硬化层深度0.1--0.3mm,硬度≥58HRC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